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南京:多方资源沉下去,打造“家门口”幸福圈

建邺区党建阵地串珠成链,形成全要素党群服务体系

□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张安琪

近日,记者来到建邺区兴隆街道华山路邻里中心,30余位老人正跟着医护人员练习手指操;对面的月安社区银发助餐点内,老人的欢声笑语伴着阵阵饭香,传递幸福与满足。然而,银发助餐、养老床位曾经是该街道居民反映颇为强烈的难题。

变化,来自建邺区“画”了一个圈——2024年,建邺区以党建为红线,将一个个散落各处的党群服务阵地串珠成链,并推动部门单位资源、辖区社会资源集聚强“链”,探索打造成全要素党群服务圈,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蹚出了一条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子。 

系统化推进,贯通“阵地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去年夏季,一场“阵地链”贯通行动在建邺全区展开。党群服务中心、“宁小蜂驿站”、爱心驿站等各种便民惠民阵地,建得如何、用得如何,还可以拓展哪些功能?不仅要全部了解清楚,还要打破壁垒、实现信息互通。同时,整合多部门、多单位力量,最大限度将分散资源聚起来,做到系统集成、高效协同,科学规划、高效便捷,精准链接、高效匹配,形成以党群服务中心为基本阵地、其他便民惠民阵地联动布局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网络。 

外卖小哥们正在“宁小蜂驿站”阅读、休憩,享受阅读时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沐剑平 摄

外卖小哥们正在“宁小蜂驿站”阅读、休憩,享受阅读时光。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中元 沐剑平 摄

家住江心洲街道仁恒水木园的李先生,就是这一举措的受益者。

“我和爱人都不太会做饭,以前要么在外面吃,要么在家点外卖,现在多了一个社区食堂选项。干净、卫生,味道不错,价格还便宜。”李先生打开手机展示着订餐群,“瞧,还可以直接线上订餐,下班发个信息,到家就能吃上热乎饭。”

“去年,我们打造‘江岛驿家’党群服务圈,串联各类服务阵地26处,为居民群众提供水电气讯等服务50余项。”江心洲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工作人员注意到洲岛家园的社区食堂非常受欢迎,服务对象包括“邻居”洲岛绿园社区的老年群体。进一步调查发现,洲岛绿园社区部分双职工家庭同样有就餐需求,“为此,我们结合洲岛家园社区食堂经验,又开设了洲岛绿园社区食堂,不仅对老年人开放,年轻人也可以进来用餐。”  

据了解,“江岛驿家”党群服务圈建立至今,已盘活“社区议事厅”“小区议事亭”“广场议事长廊”3类载体,收集民生热点建议100余条,解决非机动车停车库梯改坡等群众“急难愁盼”50余件,打造江岛“共享菜园”、洲岛和园“青年夜校”、洲岛家园“智慧云诊室”等服务阵地,提升了“老青少”三代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多元化联动,资源“用得活”

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不能仅对接资源,还必须让资源“用得活”。 

这一点,双闸街道颇有经验。街道辖区居民普遍高学历、高层次、需求多元;而社区成立时间较短,人力物力相对不足。怎么解决?将民生服务微场景腾挪上“云”,全面整合社区空间及服务资源,鼓励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建言献策等方式获取治理积分,调动多元主体参与基层治理的主动性,实现从“常态服务”到“主动服务”再到“精准服务”的升级。 

以新亭社区为试点,双闸街道聚合“党务+政务+服务”,上线“能聚新亭”数智小程序,整合了社区内八大服务空间,包括百姓健身房、儿童乐园、灯光篮球场等,居民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即可实现服务空间的在线预约与高效利用。 

“居民预约越多,越说明对某个阵地资源的需求较大。社区服务也就有了更精准的方向。”新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比如,当前新亭社区对外开放场地中百姓健身房、舞蹈房使用率较高,热点时段常常预约爆满,社区党委就结合小程序后台数据,延长舞蹈房开放时长,科学制定健身房使用规则,提高器材、场地使用效率,做到精准分析、精准服务。 

与此同时,“能聚新亭”还内置了积分管理系统,鼓励居民通过参与社区活动、志愿服务、知识竞答等多种方式积累积分,用于兑换文化课程、场所使用权益、便民生活服务以及演出门票、商超福利等,激发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促进社区文化繁荣。 

目前,新亭社区已拓展19家社会组织、20余家辖区共建单位注册成为小程序用户,共同参与捡拾河道垃圾、组建“校家社”联盟、慈善捐款等社区治理与服务,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的合力与效能。 

去年7月,集聚健康义诊、缝纫修补、图书漂流、家政保洁咨询、婚恋咨询等十余种服务于一“亭”的“亭·留”铺子一启用,就受到了居民的广泛好评。

长效化运行,效能“提上去”

凡事有其要,执其要者事成。唯有善始善终,持续做好建章立制工作,方能长久推动各方资源高效整合,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记者了解到,建邺区委组织部已建立全要素党群服务圈资源集成统筹运行机制,从制度上着力推动基层阵地资源整合、部门单位资源下沉、辖区社会资源聚合,进一步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切实“为马赋能”。 

机制明确,按照“动态更新、分类统筹、合理规划”原则,开展阵地资源摸排工作,画好服务阵地网络“一张图”;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实行“基层点单、组织派单、单位接单”清单化管理,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联系到位、人员到位、服务到位“三定三到位”。 

对于服务效果、部门下沉情况则以“用户思维”进行“多维评价”。阵地服务效果评价交到群众手中,同时由区委组织部结合日常走访、专题调研等,“四不两直”查看阵地使用情况,对使用效果不佳的阵地进行调整。部门下沉情况评价,交到基层一线手中,评价结果及时向区级单位反馈。 

此外,建邺区还将依托区智慧党建社区资源统筹功能模块,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以信息技术手段,高效实现资源精准匹配链接。通过线上评价反馈功能,正向鼓励调动辖区单位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拓宽基层各类组织和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这为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大力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 

“群众在哪里,党群服务就要延伸到哪里,各类资源就要汇聚到哪里。”建邺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建邺区将进一步健全“上下联动、左右贯通”工作机制、科学评估跟踪问效机制,以一个个阵地不断满足群众对社会治理的新要求、新期待,以全要素党群服务圈推动社会治理提质增效,探出一条多方资源参与的多元共治之路,蹚出一条服务发展、聚合民心的基层治理之路。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