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2月13日讯(通讯员 孟浩然 记者 石小磊)2月13日,开普型船舶“光明女神”号在江阴港口集团码头完成卸载11万吨“铝土矿+锰矿”,这是江阴港接靠的首艘圭亚那铝土矿运输船舶,标志着“江阴—圭亚那”新外贸航线正式开通,成为2025年江阴港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的首条重磅航线。
据了解,圭亚那2018年签署并加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也是首批在英语加勒比国家加入的国别。圭亚那铝土矿储量居于世界前列,2024年铝土矿产量增加25万吨,2025年铝土矿产量预计将增加40万吨。中国企业博赛矿业集团计划投资建设铝厂,通过超大型海轮运输到江阴港进入国内进行加工利用。
为了保障成功引进“江阴—圭亚那” “一带一路”航线并常态化运营,江阴海事局进一步优化监管服务举措,支持水运物流降本增效,助力江阴港口集团6号码头改扩建项目入选交通强国试点项目,服务到港船舶最大吃水提升至12.3米,刷新江阴港开埠以来吃水最大纪录。此外,为保障此次新航线的顺利开通,江阴海事局成立现场保障小组,开通服务绿色通道,优化受限船进出港审批流程,深化运用全要素水上“大交管”,海巡艇现场维护,实现船舶进港“零等待”。
目前江阴港已与21个“一带一路”国家的100个港口开通航线。“新航线的开通,大幅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同时也为中资企业在圭亚那等地区的各类基建项目提供生产及生活物资保障,将更好地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江阴海事局副局长贾亚伯介绍。
校对 盛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