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新时代“江苏好医生 江苏好护士”——让“心”服务更温暖 让“暖”医疗更贴心

在诊疗一线,守岗位担使命,他们是生命线上的“守门人”;在桑给巴尔、圭亚那、马耳他,不以山海为远,他们传播仁心仁术;在新疆、青海,万山作证,他们“苏”写大爱;2019年至今,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已举办了四届“江苏好医生 江苏好护士”全媒体新闻行动,遴选出一大批优秀的一线卫生健康工作者,他们做维护核心的忠诚卫士、做守护群众的健康卫士,展现新时代风采,让“心”服务更温暖,让“暖”医疗更贴心。今天,让我们走近他们,一起感受他们向暖而行的经历。

徐荷芬

希望到100岁,依然可以为病人看病

九十多岁,很多人都在颐养天年,而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徐荷芬认为,这是一个医者最好的年纪,有临床经验,有慈悲之心,有科研动力,更有一腔热血。九十多岁的她至今还在坚持上门诊,经常忙碌到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午饭。她有一个小小的心愿,就是到100岁那天,依然可以为病人看病。

1958年9月,为响应国家号召,徐荷芬参加了“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从此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她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创立了“和调平衡法”辨治肿瘤理论体系,提出“补消兼施、温清合用、脏腑并治、苦辛分消、调气行血、心身同治”和调六法,研制和调平衡六方,消瘤胶囊、参芪益肠颗粒等多个院内制剂获批并在临床广泛使用。

作为全国及江苏省名老中医经验学术传承工作指导老师,她对青年医师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多年的临床和学术工作中培养了大量中医人才。对于徐老来说,一切赞誉都比不上看到病人的痊愈与中医的传承更让她感到欣慰。她用妙手回春与身体力行践行了“医者仁心”这四个字。

徐荷芬耕耘中医肿瘤研究六十余年,是国内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的开拓者之一,构建了“虚实、寒热、气血、脏腑、阴阳”辨治十纲。享受1992年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首届“江苏省国医名师”“江苏省名中西医结合专家”等称号。

陈伟峰

秉持孟河医派思想,患者眼中的好医生

在常州市中医医院,有一位备受患者赞誉的医生,他就是颈腰痛诊疗中心、康复科副主任陈伟峰。作为孟河医派百人传承工程第三批培养对象,陈伟峰秉持孟河医派的思想精髓,积极向海内外展现中医文化的魅力。

患者眼中的好医生并不是一天练成的。受老家孟河镇浓厚中医氛围的熏陶,陈伟峰心中一直有个“中医梦”。2016年起,陈伟峰利用周末时间自费外出学习,通过创新融合中医传统疗法与现代康复技术,更好地帮助患者解决颈椎疼痛、腰椎疼痛及运动损伤等疾病。他传承发扬基于脑神经科学思路治疗失眠、焦虑的技术,疗效显著,帮助许多患者摆脱了服用药物伴有较大副作用的痛苦。

把患者放心上,以真心换真情,陈伟峰医生将这份医者仁心带到了援黔的工作中。援黔期间,陈伟峰发挥中医专业优势,创新开设了“疼痛门诊”“失眠门诊”等专科门诊,在当地先后开展14项新技术,成体系地培养了6名科室骨干,用传统中医药技术,为侗乡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2021年10月,陈伟峰又接受了万里援外的考验,他带队的中国(江苏)第17期援马耳他医疗队,在当地诊治患者超5000人次。在马耳他援助期间,陈伟峰还带领医疗队通过举办讲座和科普活动,大力传播传统中医药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培养马耳他年轻群体对中医文化的兴趣,得到了中国驻马耳他大使馆高度认可。

朱国鼎

二十年如一日,致力疟疾预防与消除

疟疾曾是严重威胁江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苏省曾发生两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直到2021年,我国才实现消除疟疾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凝聚着江苏几代疟防人的努力和心血,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疟疾室主任、研究员朱国鼎就是其中一位。

刚开始工作的几年里,朱国鼎主要研究疟疾传播媒介蚊子的生物学特性,需要到疟疾流行比较严重的地方进行调查。2006年,他在苏北地区现场开展疟疾防控项目时,虽然有防护措施,但依然染上了疟疾。因为亲身体验到了疟疾的危害,朱国鼎一直致力于预防和消除疟疾。他积极与学校、海关等展开合作,进行疟疾的相关健康教育宣传工作,以提高公众知晓率和早期病人的检出率,尽量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发生。

自2002年开始参与援外工作,朱国鼎为近80个国家的两千多名专业人员进行过疟疾和其他传染病防治的培训,其中包括理论授课和实地指导。在2010年的援外任务中,朱国鼎被派往加纳和中非进行为期三个月的技术培训,帮助当地建立抗疟中心。

疟疾防控领域,朱国鼎进行了二十余年的科学研究,获得了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两项,荣获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称号,并入选“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和省青年科技人才托举工程。

张凤琴

深耕社区多年,做群众的暖心“医靠”

南通市狼山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张凤琴,是一名扎根基层一线的家庭医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她日复一日为社区居民开展基层预防保健、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服务,成为群众的暖心“医靠”。

每天早上8点,张凤琴的诊室里就有许多社区居民排队等待就诊。这些居民中,不少是高血压、高血糖等慢性病患者,在张凤琴的指导下,病情一直较稳定。居民杨先生去年搬到了其他社区居住,但出于信任,他仍选择继续在张凤琴的门诊看病开药,他说:“图的就是一个放心、省心。”

社区居民的信任,源于张凤琴对工作的认真负责。在她的诊室里,整齐摆放着一排透明的收纳箱,按照编号存放着近1000份社区居民的健康档案。对于这些档案,张凤琴熟稔于心。根据档案信息,她会及时提醒患者开药、做检查。

2011年,随着社区医院职能的转变,张凤琴从妇产科门诊逐步向全科门诊转型。除了门诊工作,她也负责社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希望通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截至目前,她负责的城山社区已有4000多位居民签了家庭医生服务协议,其中重点人群签约率达100%。

“通过解读居民体检报告、管理慢病健康档案,我感到他们很需要专业医生的帮助。”张凤琴表示,“要想为居民提供更好的诊疗服务,就需要我们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每当为社区居民解决了健康问题,我的心里就感到很满足,很有成就感。”

冯丽萍

以人为本,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科护士长、心胸外科一病区护士长冯丽萍从医二十多年,始终坚守在护理一线,专攻心胸外科的护理工作。

心胸外科的资深护士武丽娟与冯丽萍共事近二十年,在她的眼中,护士长非常有爱心,武丽娟说:“她几乎每年都去献血,也是我们医院第一位参加骨髓捐献的医护,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正是因为冯丽萍的这份爱心,她先后获得全国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奉献奖、江苏好人、江苏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苏省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

冯丽萍的胳膊上有一个清晰可见的牙印,说起牙印的故事,武丽娟满脸敬佩:“当时一名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患者,在监护病房出现了谵妄的精神症状。患者不顾我们的阻拦,想要自行拔管,为了阻止患者的失控行为,护士长不顾自身安危,冲上去按住了患者的手。患者在护士长右胳膊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在注射镇静药物后,患者才松了口。后来我们才发现,护士长胳膊上被咬的那块肉几乎要掉下来了。我们都很心疼,但是护士长没有抱怨一句。”

在冯丽萍的带领下,心胸外科一病区的护理工作充满了专业精神和人文关怀。她带领团队不断学习和提高护理技能,同时她也通过实际行动,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传递给更多年轻护士。“我们护理工作者要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要用细心、耐心和专业为患者服务。” 冯丽萍说。

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医生团队

真诚贴心,守护患者的心灵“窗口”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那么眼科医生就是这扇“窗”的“守护者”。近年来,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医生团队潜心研究,精益求精,用真诚、优质的医疗服务守护着患者的心灵“窗口”。

在苏州市眼视光医院视光门诊,副主任医师党黎君的专家门诊号很“热”。经常有家长跑很远到她这里看病。党黎君深知家长带孩子来看病的不易,总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她说:“我们会用心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全方位关注患者的近视防控效果,帮助他们度过每一个治疗阶段。”

在视光部低视力康复室,在这里进行康复训练的患者大多是学龄前的小朋友。因此,这里的医护人员不仅需要过硬的专业能力,更需要耐心和童心。唐女士的孩子今年4岁,患有远视、散光、斜视和弱视,经过半年的康复训练,目前视力矫正有了明显成效。她说:“刚来矫正视力时,孩子的视力只有0.2~0.3,现在戴上矫正眼镜,孩子的视力能达到0.7~0.8。这样的矫正效果让我们感到很欣慰,特别感谢康复师这么耐心地帮助孩子进行康复训练。”

2006年,苏州市眼视光医院开始从事低视力儿童基本康复服务项目;2013年,成为苏州市“视力残疾儿童基本服务”定点医院。医院通过不断总结临床经验,学习钻研最新诊疗方法,突破以往单一、简单的康复训练形式,开发出多种适合低年龄患者的视力康复训练项目,增加了康复训练的乐趣,避免低龄儿童在训练中感到枯燥。

通讯员 吕萌萌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