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让优质文化资源浸润百姓生活

7月21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健全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机制。

发展公共文化服务,是保障人民文化权益、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补齐文化发展短板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断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首先强调“优质”,重点解决公共文化产品“好不好”的问题,打磨提炼“点单制”“菜单制”“预约制”等现有做法,形成机制力量;又强调供给方式,明确要让优质文化资源与老百姓“直接见面”,增强公共文化资源和服务的可及性,特别注重善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数字化手段和互联网等方式,提高直达基层的效率,为广大基层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的基石。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和滋养。山东省莱阳市创建“梨乡春雨”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以内涵丰富的梨文化引领培育道德文明新风尚;为弘扬莫高精神与敦煌文化,甘肃省敦煌市沙州镇创新举办传统服饰巡游展示、诗词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做敦煌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近年来,各地基层积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让富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走进生活,为基层文化建设增添助力。下一步,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挖掘传统文化的资源宝库,创新文化服务方式,重视基层人才培养,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启智润心的独特作用,这既是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的有效方式,也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增进文化自信自强的必然选择。

公共文化空间是公共文化服务和实现基层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公共文化空间提档升级,是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我国城乡各地通过创新公共文化空间,如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提供了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市民夜校等服务的新型文化业态,国家公共文化云平台、数字图书馆、“云端博物馆”等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之美。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如何平衡公众服务与文化保护、如何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拓宽文化服务边界等,都是公共文化空间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问题。一方面,要推动“文化空间”互联网全覆盖,建立适用于“文化空间”场景应用的数字资源库,提升公共文化“数智”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涵盖公共阅读空间、文艺普及空间、文化展示空间等多种类型的新型公共文化服务格局,让优质公共文化服务不断浸润群众的美好生活。(沈晶晶)

来源:宿豫区融媒体中心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