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江东时评 | “低分上名校”是馅饼还是陷阱

高考落幕,公布成绩的日子一天天临近,考生和家长最关心的事情就是如何填报志愿了。最近,诸如“掌握信息差,低分上名校”之类的广告语在网上铺天盖地,不少直播间打着升学规划的旗号圈粉引流,再借机兜售智能填报卡、一对一服务等产品,价格从几百元到上万元不等。然而,镜头前看似专业的“高考志愿规划师”,真的能帮助考生“低分上名校”?

近年来,每当高考成绩发布后,一些社会培训机构和个人“网红”都会通过“不浪费1分不浪费未来”“让每1分都发挥价值”等说法吸引流量,夸大志愿填报作用,制造贩卖志愿填报焦虑。然后,包装打造“专家”“名师”,虚假编造“内部信息”“内部数据”,宣称“大数据志愿辅导”“一对一咨询”等,诱导考生及家长购买高价、天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教育部门每年也都会发布相关警示,提醒考生及家长避免被虚假信息所误导。

其实,有关部门从未发放过“高考志愿规划师”这类职业资格证书,某些社会机构所谓的“志愿规划师”“专家名师”等大多是临时招募的社会人员,按照机构提供的“台词”为考生和家长辅导。每年高考填报志愿前,省教育考试院都会发布当年高考成绩统计情况、近年来各高校录取情况和志愿填报参考材料,各高校也会介绍学校招生章程、招生办法和往年录取参考信息,并不存在所谓的“内部信息”“内部数据”。同时,在志愿填报期间,各地都建立了招生考试机构、高校、中学等多方面志愿填报咨询公共服务体系,多渠道多方式提供志愿填报咨询服务。考生只要通过省教育考试院和各高校官方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就能查询到所需参考信息,然后根据手头的资料,参照排名区间,参照往年录取情况,基本上就能心里有数,选择到自己理想的大学。

建议考生和家长不要迷信所谓高价、天价志愿填报咨询服务,更不要被所谓“低分上名校”的说辞忽悠了。高考志愿最好的打开方式还是要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个人志向、兴趣爱好、特长优势、生涯规划等多种因素,着眼于国家需要和社会需求,科学选择,自主填报。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