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堵住“跑冒滴漏”,耕好大国“无形良田”

节粮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收。近日启动的全国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发布数据,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55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推广使用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助力节粮减损。

风吹麦浪时,农机驰骋金色麦田,夏收图景已全面展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安全是事关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减少粮食损耗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当前,全球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供应面临严峻挑战。国内面临资源和环境双重硬约束,粮食增产空间有限,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维护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在分秒必争夺丰收的同时,必须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将节粮减损落实落细,有力有效堵住粮食产后“跑冒滴漏”,耕好大国“无形良田”。

推广使用近1000万套农户科学储粮装具,农户储粮损失由10年前的8%降至2.9%;通过新技术应用和粮食仓储规范化管理,国有粮食储备企业储藏周期内综合损失率控制在1%以内;目前,我国氮气等气调储粮技术应用规模已达5500多万吨……多年来我国在收储、仓储、物流等产后环节不断摸索实践,有效减少了粮食产后损失,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节约资源和减少排放作出了积极重要贡献。但据统计,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因此,必须正视现实问题,只有全链条、全覆盖精心护航“每一粒粮”,才能写好节粮减损“大文章”。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节粮减损,科技同样是关键力量。面上,我国建成粮食储运等4个产后领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3个粮食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和12个局级粮食产后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构成了粮食产后减损技术创新体系的框架。点上,6月以来,江苏省农业农村厅结合小麦收获进度,在沛县、东海县、淮安市淮安区、阜宁县、射阳县、宝应县设立赛区,组织全省小麦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6个赛区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约0.8%。实践证明,科技赋能,应对“跑冒滴漏”实力强、底气足。

粮食收获、储藏、加工等环节的节粮减损,是端稳中国饭碗的“上半篇文章”,倡导餐桌向简的“新食尚”,则是“后半篇文章”。食为政首,党和政府历来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多次强调要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因此,我们要大力倡导爱粮节粮、健康消费的社会风尚。节约之弦时刻不能松,要久久为功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全民粮食安全意识,牢固树立节约粮食意识,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只有全民行动起来,争做节约粮食的倡导者、践行者、推动者,才能为实现长久的食之无忧汇聚最广泛的力量。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粮减损无异于粮食增产,是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无形良田”。节粮减损落实落细,全方位无死角堵住“跑冒滴漏”,用珍惜每一粒粮食换来仓盈碗满,推动食品全产业链减损,是我们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守护粮食安全义不容辞的职责。(佘翔 思阳)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