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国宝里的大运河|运河明珠绽光彩:“江北第一名楼”光岳楼


聊城是现今黄河与大运河交汇的唯一城市。在“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聊城,“千里运河第一楼”——光岳楼,屹立于运河沿岸中华水上古城中央。



聊城与运河有着割不断的历史渊源,隋代开凿的京杭大运河从聊城境内西侧穿过,元代会通河纵贯聊城境内腹地,为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和文化繁荣,积淀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

光岳楼作为聊城市东昌府古城区的最高建筑,像一位庄重而慈祥的老人,注视着这座城市的变化。光岳楼始建于1374年,是中国一座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榫一卯都凝结着匠人文化精粹,最传统的美往往最令人印象深刻。

光岳楼还有“千里运河第一楼”的美誉,康熙皇帝曾四次登临,乾隆皇帝曾六次登临。光岳楼第一层有一块石碑,上面刻写了乾隆皇帝的五首诗,其中有一首就是乾隆来光岳楼时写的。

第二层是乾隆皇帝当年题诗和休息的地方,据了解,“光岳楼”也是乾隆皇帝三十六个行宫之一。墙壁上的图是乾隆皇帝南巡时随行的画师,画师用笔把沿途的景色描绘下来,集结成集后,有一部分便称为“南巡盛典图”,墙壁上显现的是它其中的“东昌段”,展现了清朝时期聊城的部分美景。登顶光岳楼,可以俯瞰整个聊城古城的美景,城中有水,水中有城,不愧是“江北水城”,令人心旷神怡。



光岳楼又称“福楼”,其主体结构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是一座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代表建筑,是我国现存明代楼阁中最大的一座,600余年来历经战火,未曾损坏。光岳楼由楼基和主楼两部分组成,总高33米,1956年被列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享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

众多帝王将相,文人墨客路过聊城都要登楼抒怀。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神光钟》,意为东岳之神光与光岳楼之神光交相辉映。而乾隆皇帝更是六次登楼,并为光岳楼题写匾额。

光岳楼作为聊城标志性建筑,虽历经沧桑,却风采依旧。时至今日,光岳楼和聊城的故事还在继续,古与今的碰撞,谱写着文化古城深厚历史底蕴,展现着聊城人民丰富的精神面貌。

光岳楼是运河文化集大成者。明清两代,京杭大运河为南北交通大动脉,聊城作为运河古镇,有着“江北一都会”的美称。沿河过往的帝王将相,文人学士多都登临此楼,凭栏咏月,作诗赋词。《东昌府志》《聊城县志》及现存碑刻中就记载了120篇咏赞光岳楼的诗文。清康熙皇帝四次登楼,并题写“神光锺瑛”匾,乾隆皇帝九过东昌,六登光岳楼,并题匾赋诗,将光岳楼列为南巡三十六行宫之一。时任山东学政的施闰章,他也是蒲松龄的老师,留下了“泰岱东来作翠屏”的佳句。

“国宝里的大运河”全媒体报道由现代快报发起,联动北京广播电视台、每日新报、河北日报、齐鲁晚报、大河网、大皖新闻、都市快报等大运河沿线八省市主流媒体共同推出。

文/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闫修晨

摄/宁志浩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