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江苏镇江:以智提质 向新出发 聚力构建多层次创新矩阵

立足产业强化创新,位于江苏镇江高新区的江苏吉凯中科技有限公司依托研发创新实现了快速跃升,公司总经理孙保忠说:“以往我们对生产的阻尼轮缺陷检测主要靠人工分拣,成本高且时效低,制约了产能提升。镇江高新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了解到我们的技术升级需求后,带着辖区3家研究院在一周内为我们提供了多套阻尼轮缺陷机器视觉识别系统解决方案。现在,年产3000万只微型阻尼滚轮的智能装配生产线已投入使用,为我们公司效益提升带来了巨大帮助。”该公司还联合国内外高校和研发机构开展了多项技术研发,已形成各类知识产权85项,相继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创新型中小企业、市级“小巨人”企业等资质,2023年实现营收增幅达40%,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近年来,镇江高新区积极推动在地企业与高校院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等方面协同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实现创新、教育与产业同频共振、共赢发展。


ecfe1d23f6d74472bc8bbd4d4aa8ed0f


以智提质,推动生产制造业焕新升级

受工艺复杂性、劳动强度高等因素制约,制造业企业焊接、切割、喷涂、检测等生产制造环节对自动化、智能化的需求愈加广泛和迫切。

日前,镇江高新区联合镇江市工信局、团市委举办了“‘镇信助企’全市重点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等多场产学研对接活动。激光火焰复合切割机器人、便携式智能焊接机器人、机器人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智能视觉检测系统、生产资料数字化流转系统、金属粉末粘结3D增材制造技术等应用于企业生产制造环节的最新技术成果为在地企业焕新升级提供了助力。

活动举办后,镇江市部分企业组织技术团队前往高新区在地研究院进行了二次对接和现场测试,对机器人及相关系统在实际工况下的运行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镇江船厂、中船日立、龙岢汽车等企业负责人表示,将就数字孪生开发、智能视觉检测、复杂环境可视化自动焊接等技术与研究院进行深度合作。

创新引领,助力企业原创性技术突破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国家“十四五”时期重点聚焦发展的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坐落于镇江高新区半导体及通信产业园的镇江南京邮电大学研究院依托“射频集成与微组装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正面向下一代无线通讯、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推进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目前,该研究院正与镇江高新区辖区内的矽佳半导体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企业开展集成电路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推动企业实现从行业“追赶者”向“领跑者”的转变。

2023年底,国内首家“芯成果”集成电路成果线上交易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是针对集成电路领域成果交易的专业平台,提供“成果交易”+芯片服务、人才服务、法律服务、金融服务的“1+4”全流程服务,为企业和各大院校、科研院所搭建高度信息化的桥梁。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姚小江表示,研究院将积极推广技术转移合作、加快推动数据汇集,争取在2025年实现平台覆盖全国85%以上集成电路相关高校和35%以上相关企业。


f85e96a8eff644e0bf50f951bd81cff6


产教融合,引育高技能人才向新出发

多年来,镇江高新区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探索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在地新型研发机构联合镇江市科技局、团市委等部门推出了“青匠计划”,组织了多场智能制造工业化辅助技术公益培训,为镇江市制造业企业培养输送了400余名高技能人才。

镇江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正在瞄准智能制造产业高技能人才需求,联合汇川技术等国内工控领域龙头企业和镇江市在地高等院校,围绕机电一体化、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等技术,探索共建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研究院院长吴冈表示:“新一期的联合培训班将于5月下旬正式开班,我们将围绕打造国内一流的应用创新工程师培养体系,计划3年内承接区域企业技术服务项目超80项,面向镇江全市输送智能制造高技能人才超1000名,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智能制造人才输送、企业技术服务与创新。”

下一步,镇江高新区将推动在地研究院围绕镇江市“四群八链”重点产业体系,紧扣高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推动一批最新技术创新成果加速转移转化,助力更多企业以数字化、智能化、规范化为主线实施技术改造、扩能增产、提档升级,为构建更高层次产业创新矩阵提供有力支撑。(李心蕾 姜萍)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