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守护文化遗产瑰宝,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近日,陕西西安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法国文化遗产科学基金会达成协议,双方将就木质遗存保护研究和土遗址保护研究展开深度合作,合作内容包括巴黎圣母院火烧木材的保护修复以及价值认知研究等。

秦始皇帝陵与巴黎圣母院是闻名全球的世界文化遗产,此次合作肩负着新时代中法文化遗产领域合作的使命与愿景。两处文化遗产均使用大量的木质材料且存在过火木质遗存,因此双方选择了木质遗存保护这一共性问题。

文化遗产保护应走出去、引进来。近年来,文化遗产合作一直是中法两国文化关系中最具活力的亮点之一,陕西文博机构先后开展了中法“公输堂彩绘木作保护研究”“茂陵石刻保护”等合作项目,并联合开展保护培训。以秦陵博物院为代表的考古遗址博物馆,是中国特色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结合所创造的生动实践,为全球文化遗产事业贡献了独到的中国经验。此次中法合作将在国际上推广中国特色的考古土遗址保护理念,共同培养文化遗产科技保护的青年人才,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文化遗产保护当谋全局、谋长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从“重视文物保护”到“全面关注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再到“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一直在因地制宜、因时而异,发展趋向于全局性、系统性,体现了“大保护格局”。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必须基于一种总体性的规划与设计原则之下,在保护和弘扬各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保留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忆与中华文化基因;在推动非遗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中,提出“见人见物见生活”“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等非遗保护理念;在保护古老建筑、历史街区、传统村落中,不仅要保护建筑本体,也要保护传统格局、空间肌理、历史风貌、文化生态、景观环境,保留文化个性,让古街、古村的历史文化可感可知。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当在历史和现实交汇中得到传承发展。

文化遗产保护因顺时势、阐新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近年来,北京故宫、敦煌莫高窟等文博景点一票难求,文创产品越发新潮;舞蹈《唐宫夜宴》、《只此青绿》、《洛神水赋•祈》等富含传统文化因素的作品频频“出圈”;马面裙再次掀起汉服热潮,体现了年轻一代正在觉醒的文化自信……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通过现代科技与古老文物进行“对话”,给予游客沉浸式体验,举行了“凝露成珠——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2年藏品征集精品展”等线下展览、“运河镌石——馆藏大运河沿线碑拓展”等线上“云”展,积极探索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讲好大运河故事。各地不断提升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水平,涌现出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吴熊娟)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