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共富争先·微故事④】“针灸式”改造,“造富”碧水东罗


来到兴化市千垛镇东罗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大型照壁。它由青瓦片片叠就而成,上方写着“碧水东罗”四个大字。碧水东罗,指的就是东罗村。东罗村地处苏中里下河腹地,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通过“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的创新合作模式,东罗村打造水乡诗意生活,用“针灸式改造”延续村落历史记忆,走出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致富之路。


图片


A.村庄更美

三方携手,碧水东罗应运而生

“河有万湾多碧水,田无一垛不黄花”。“垛”是兴化市里下河地区独有的景观。勤劳智慧的先民们在湖荡沼泽地带,开挖网状深沟或小河的泥土,利用自然积土成丘,垒土成垛,形成了具有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价值的兴化垛田奇观。

东罗村党总支原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宝田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介绍,东罗村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地理位置优势得天独厚——往东2.2公里是“世界四大花海”之一的“千垛菜花风景区”;往西7公里是大名鼎鼎的“水上森林”;往北是1600多亩的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千岛园;往南是7800亩待开发的平旺湖。

2017年,兴化市政府、南京万科、东罗村村集体三方携手,以碧水东罗为“试验田”,采用“地方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的创新合作模式,打造乡村振兴的江苏样板。

碧水东罗总体计划投资8540万元。其中,万科投入4889万元;兴化市文旅公司投入3111万元;东罗村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价评估20万元/亩,共计27亩地作价540万元入股。碧水东罗整体规划由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张雷团队设计,南京万科地产负责建设,历时8个月全面打造完成。东罗村也成为首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

B.钱包更鼓

合作社、民宿、咖啡馆……家门口就业选择多

“这些年来,东罗村每年人均收入增幅9%-11%,2022年人均收入达到32500元。”罗宝田介绍,东罗村乡村休闲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成立了多个合作社。村民们既能拿到土地租金、入股分红,还能打工创收。从外地返乡的东罗村人也越来越多,开民宿、做咖啡,为碧水东罗增添更多时尚气息。


图片


左起为返乡青年、几木咖啡馆咖啡师高庆英,宇轩民宿馆负责人李月琴,千岛园果农戴从奎

东罗村村民李月琴夫妇原先在常州做生意,两年前返乡创办了宇轩民宿馆。民宿有三层楼,配有电梯,客房一到节日就被订光了。“一年能赚五万块,请了三四个村民来帮忙。”李月琴高兴地说。

崭新的设备、舒心的环境、诱人的咖啡香……顾客来到位于东罗村的几木咖啡馆,仿佛置身于城市之中。咖啡师高庆英是从上海返乡的青年。“主要是游客来消费。他们看到开在村里的咖啡馆感到很新鲜,打卡后还会发到朋友圈。我现在能兼顾老人和孩子,又有稳定的收入,幸福指数比以前高。”

千岛园果蔬专业合作社位于东罗村的北面。合作社的理事长罗保全也是东罗村人。他回乡种果蔬已13年,现在合作社的种植规模发展到1600亩,主要以葡萄、水蜜桃种植和水产养殖为主。“每亩年产值三万元左右,主要销往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

罗保全的合作社带动了本地150多人就业,农忙时还从云南、广西等地请来100多人疏花疏果。东罗村村民戴从奎是合作社的果农。他说:“我以前养鱼,一年只能挣万把块钱。现在我到果园种葡萄,一年能挣六万块钱。在这边还包一日三餐,日子过得蛮舒服的!”罗保全还聘用了六七名残疾村民参与种植,每年给他们每人发四五万元。“共同富裕的路上,残疾人也不能少。”

“看到罗保全种葡萄赚钱,我心里也痒痒的,我也想种。”千垛镇兆宽家庭农场也位于东罗村,其负责人陆兆宽前几年在罗保全的带动下,种了20多亩葡萄。他说,“去年行情好每亩卖四万块钱。今年预计一亩能产6000斤左右。葡萄园常年雇4名工人帮忙。除了葡萄园,我家还有水塘、麦田,忙的时候要雇一两百名工人。”

C.品质更高

农产品创品牌,线上线下都热销

如今的东罗村,彩色垛田斑斓如画、河沟港汊碧波荡漾,农舍青砖黛瓦、水榭造型别致,尽显水乡风韵。

罗宝田介绍:“2018年以来,东罗村举办了民俗节、丰收节等节日活动,迎来了四十多万名游客,拉动的旅游收入有两百多万元。2022年,东罗村的农副产品销售收入有1500万元。”

东罗村有30多名水果种植户。因为碧水东罗的游客多,种植户们的水果还能带来可观的观光采摘收入,比单纯卖水果赚得多。游客们还带动了东罗村村民自家种的芋头、韭菜、黄豆等农产品热销。此外,村里老油坊自制的菜籽油、老酒厂自产的粮食酒,游客们也都抢着买。

通过多年努力,东罗村农业结构得到优化。现在,东罗村还推出了特色农业品牌“八十八倉”。该品牌定位中高端,目前已形成“壹禾壹斗”兴化大米、“青田萃”大麦若叶青汁、“珍膏兴”红膏蟹等系列品牌和产品线,未来还规划将更多优质农产品纳入“八十八倉”产品体系。

此外,碧水东罗多渠道搭建销售平台及服务体系,通过线上展示销售和线下社群体验相融合模式,促进农产品销售。

D.治理更好

群众成参与文明村建设的“东道主”

通过集思广益,东罗村在村里进行了“针灸式”的点状更新,不搞大拆大建,保留传统风格。村里的老庙改建成了风格复古的东罗大礼堂,可以办演出、展览;闲置小学改成民宿,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老房子改造成村民大食堂,还承办村民的“红白喜事”。

罗宝田介绍,创新的治理模式,令东罗村激发内生动力。东罗村首先打造了强有力的支部,将党员中致富能人、产业带头人、劳务经纪人、合作社负责人纳入党支部,集聚发展合力;其次是壮大集体经济;第三是提升村民自治力,确保乡村充满活力、和谐有序。

年近八旬的晏中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任东罗村党支部书记,是村里的“三老”(老党员、老干部、老长辈)之一。他介绍:“东罗村每年都要开党员和议事代表会,大事小事,都要得到党员和议事代表一致通过。”

现在主持工作的东罗村党总支副书记魏振,是一名年轻的95后。他介绍,让群众成为参与文明村建设的“东道主”,是东罗村的特色治理举措。

2018年,东罗村入选“中国最美村镇”,获评“省级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2019年,东罗村入选“江苏省乡村旅游重点村”。2021年,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未来,东罗村在千垛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立足里下河地区独特的自然优势、生态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全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的兴化样板。”魏振表示。

“兴化市是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首提地’和集聚地。”兴化市发改委分管负责人朱尧胜介绍,近年来,兴化市共获批包括东罗村在内的1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2022年兴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85.19亿元,农业占14.5%。未来,兴化市发改委将通过一二三产业横向融合和纵向延伸,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记者手记】

水乡“微雕”,绘锦绣新貌

“共同富裕的路上,残疾人也不能少。”在东罗村采访时,这句话给记者留下深刻印象。共同富裕的最终目标是“共享”。推进共同富裕,必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走在碧水东罗,青砖铺就的小道,富有特色的民宿,让人体验到乡间的诗意生活;咖啡馆和功能齐备的大礼堂,又让人感觉现代城市生活并不遥远。“微介入、轻建设”的“针灸式”改造,既还原了传统村落风貌,也用朴实自然的手法保护着当地的风土人情。

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可持续的发展必须以保护自然环境为基础,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绣花针”式“微雕”而非“推土机”式重建的理念,有助于东罗村保持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优势。再加上三方携手互补,党建引领方向,人人参与的“东道主”意识,一幅乡村美、农民富、游客爱、基层治理强的锦绣画卷正徐徐拉开。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沈春宁 马 燕  徐 兢 王 灿

视频/摄影:陈金刚 吴伟龙  范晓林

剪辑:唐嘉钰

校对:李海慧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