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履职为民“苏”新篇| 全国政协委员宋青:守初心再出发,开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

在十三届全国政协优秀提案表彰中,全国政协委员,苏州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处处长、城市发展智库(高级研究院)副院长,民建苏州市委副主委宋青所递交的《关于建立和完善环境公益诉讼中环境修复执行机制的建议》荣获优秀提案。获奖的背后,来自于宋青多年履职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执着和坚守。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宋青

一个人在职业生涯收获多种“身份”不难,难的是,把每一种“身份”都做到优秀。宋青的工作一直在同环境打交道,具有丰富的复合型学术背景,到高校工作之前,长期在业务一线,致力于生态建设实践和研究。

宋青对“双碳”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09年。作为“江苏省购买碳汇第一人”,早在2010年苏州市两会上,宋青代表民建苏州市委作推进低碳经济发展的大会发言,并递交相关提案。当时大家对碳、碳汇、碳达峰、碳中和并不太了解。在宋青的倡导带动下,建立了苏州首个巾帼“碳汇林”,创新义务植树形式,倡导低碳植树理念,增强全社会增汇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自觉意识,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积极赋能。

十四年以后,“碳达峰、碳中和”成为知晓度极高的“热词”,“30•60”双碳战略成为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从不被了解到被高度关注,见证了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步伐不断加速、质量不断提升。担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期间,宋青就“双碳”议题先后递交《关于推进林业碳汇发展的提案》《关于聚力“双碳”目标推进“数智”控碳的提案》《推进“三生融合”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赋能双碳工作的提案》等多件提案,让绿色发展的美丽中国梦不断照进现实,需要由实践到理论的研判和由理论到实践的检验,需要我们具备由“学以致用”到“用以治学”的协同能力和集成优势,需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担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的指示要求,“碳”寻未来,逐“绿”前行,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当前阶段,极具现实意义。

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降低“含碳量”、提升“含绿量”、增加“含金量”,激活“美丽经济”、释放“生态红利”。拓展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健全生态产品价值衡量与实现制度体系,促进“含绿量”向“含金量”转化。打开“三生融合”协调发展空间,提高生产、生活、生态融合质效,激活生态产品多维赋能潜力。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立足我国经济绿色转型、生态环境保护现实需求,推动“双碳”目标的法治化实现与“双碳”政策导向的法治化落实……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发展共同体,是宋青始终如一关注的议题。

“凡提案,必调研”,注重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和优势,已经成为宋青履职的常态化打开方式。春节过后,宋青的调研行程就安排得满满当当。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宋青专门来到虎丘区狮山商务创新区“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中心,同联系的群众唠家常听民意。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关注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通过多级政协联动,调研问题在基层、凝炼聚焦在省市、议政建言在全国,宋青认为,这是委员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行之有效的履职路径。

继续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宋青感到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她将一如既往,持续关注绿色低碳发展,关于进一步探索实施“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模式、关于建立“碳交易产品标签”制度完善碳市场体系化建设的建议……这一系列提案都在酝酿准备中。


图片


全国政协委员宋青

【记者手记】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需要久久为功、一步步把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而宋青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始终以严谨专业的调研与思考,以知行合一的实干与奋发,为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采访中,宋青告诉记者,在新一届全国政协的履职中,她将一如既往,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赋予履职工作更多“绿色基因”,守初心再出发,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奉献智慧和力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可

校对 盛媛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