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近日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在质量强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文旅产业发展、养老服务、创新优化督查落实方式方法等五方面,南京工作成效明显,获激励通报。
工信部日前公布36个典型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前五名分别是上海、深圳、广州、北京和南京。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真抓实干,勇于担当,南京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余萍 摄
“数字城市”更近一步
9000平方米的车间内,一排排整齐的机械设备自动作业,数据监测屏幕实时显示作业情况,两三名员工偶尔来回检查设备运行……南钢打造的世界首条专业加工高等级耐磨钢配件工厂“JIT+C2M”智能工厂,完全颠覆传统钢铁生产。
数字化、智能化改变了生产生态,精益、效率、柔性都随之提升——该工厂生产技术人员仅有38人,人均生产效率提升近4倍;工厂直通终端,订货所需周期只有传统工厂的1/3;产线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5G+工业互联网”技术建立柔性制造系统,满足个性化定制生产需求。
近年来,南京以“智改数转”为关键抓手,加快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至去年底累计推动实施1500多个工业企业自动化技术装备升级项目,成功培育4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智能制造优秀场景,9家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49家省、市级智能工厂,106个省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
从工厂到城市,新技术赋予更大创造力。基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型基础设施,关系城市未来竞争力。在南京,“数字城市”建设有明确路径。
南京正在组建“一网统管”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在综合指挥调度中心基础上,建设城市运行感知、轻应用开发和分析研判等产业功能中心,打造数字经济的风向标、试验场、孵化器和项目库。南京引入华为作为“一网统管”的城市合伙人,吸引更多生态企业落地,整体带动本地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和“走出去”。
细微处展现能级进阶
南京市鼓楼区莫愁新寓小区居民王克勤,瘫痪在床十多年,属于重度失能状态,生活完全靠子女照料。向所在街道申请家庭养老床位服务后,江苏悦心养老产业有限公司对老人住所进行适老化改造,将智能化设备、信息化数据与人工服务相结合,实现24小时信息化管理及生命体征监测。
南京现有户籍老人162.86万,老龄化率达22.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47个百分点。南京市民政局养老服务处处长周新华介绍,南京96%以上的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普遍期待“养老不离家”。
在此现实情况下,南京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养老床位建设,让老年人在家就能享受到机构同等服务,同时可节省费用30%以上。目前,南京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8700多张,相当于80家中等规模养老院。
南京还着力破解养老服务配建设施不足、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短缺、存量资源改建养老设施限制多等难点、堵点问题。全市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70%以上街镇,建成1369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内容涵盖助餐、助浴、助医、上门护理、开发家庭养老床位等多个方面。从养老兜底保障,到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从点到面,南京织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网络。
从家庭的一个养老床位、到遍布城乡的老人助餐点,从拐角处的街头小景,到大型实景全沉浸式互动演出,这些变化无不体现着这座城市在往更高能级进阶。
2020年升级为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今年入选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工作激励地方名单。南京全市文化产业园区达到140余个,形成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新动能。
服务一跟到底落到实处
近日,南京市玄武区质量小站发布《知识产权保护互动指南》,辖区内企业纷纷表示“很实用”。此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指南》,玄武质量小站第一时间推送给辖区企业学习参考,但不少企业向小站工作人员反馈内容太多、不易快速查找,且缺乏具体案例,影响学习效果。于是,一份经拆分后的“关键词”版《指南》通过政务公众号推送给企业。
围绕全市15个高新园区和重点产业链,南京创新建设15家质量小站,将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质量管理等各种管理服务资源汇集,贴身服务企业。
今年1月,全国首个“沉井式”停车场在建邺区投入运行。创新运用垂直盾构技术向地下要空间,两座“沉井式”车库,占地仅相当于一个篮球场,却新增车位达200个。
这一2021年建邺区民生实事项目,建设并非一帆风顺。“工程管理不规范、部门之间沟通不畅,项目一度进展缓慢。民生实事专项督查发现问题后,政府督查部门牵头每月组织项目协调会,发送督查提醒函8次,推动项目如期投用。”建邺高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邺区因“高度重视重大决策部署督查落实工作,在创新优化督查落实方式方法、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督查激励。
建邺区政府办副主任孙国良介绍,建邺区推动实现“效能+督查”“专业+督查”“数字+督查”“协同+督查”,整合力量,促进跨部门协同的职能融合和流程再造,探索形成跨部门综合执法“一支力量”、集成调度“一个中心”、规范监管“一套标准”。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许雯斐 胡明峰 鹿琳
(编辑 周冬梅)
- 热点
- 2022-06-15 15:09:31
- 热点
- 2022-06-15 15:08:10
- 热点
- 2022-06-15 15:01:03
- 热点
- 2022-06-15 14:5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