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本轮疫情带来的产业链影响,长三角地区将试行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及其异地配套供应企业“白名单池”制度。
“在共同保障产业链稳定和重点企业运行方面。近一段时间来,苏浙皖三省和各重点城市组建工作专班,积极对接上海重点企业提出的配套供应诉求,全力协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生产、供应对接,畅通核心零部件、关键原材料等跨省市运输,支持重点企业持续生产。”在19日上午举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吴清介绍。
他说,最近,上海印发实施《关于开展重点企业保运转的工作方案(试行)》,出台《市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并建立了重点企业“白名单”制度,启动实施复工复产。
吴清透露,长三角三省一市将进一步优化供应链保供“白名单”,推动跨省市名单共享和双向互认,抓紧在长三角地区试行建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及其异地配套供应企业“白名单池”制度,共同保障推动长三角全产业链式协同复工复产。
制造业作为经济的“压舱石”,对推动经济增长和提高就业质量至关重要。数据显示,三省一市的制造业工业总产值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2021年,上海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工业总产值达到4.2万亿元,首次突破4万亿元;江苏省制造业增加值突破4万亿元,占GDP比重达35.8%;浙江省规上工业增加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12.9%;安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9%左右,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8.8%左右。
长三角工业企业的正常运转也关系着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
汽车产业方面,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汽车产量为2652.8万辆。其中,上海市2021年全年汽车产量为283.3万辆,产值达7586亿元,产能占全国总产能超过10%。根据乘联会统计分析,目前疫情对汽车行业的产量的影响,大约已经造成行业产量20%左右的直接损失。
集成电路产业方面,整个长三角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据全国半壁江山。上海产业规模占全国1/4 。
吴清介绍,三省一市正在共同保障产业链稳定和重点企业运行。比如,江苏省泰州市支持帮助上汽集团、特斯拉公司在当地的供应链企业复工复产并办理运输通行证。苏州、泰州等地为上海华虹、中芯国际等集成电路制造企业车辆进出当地提取原料给予重要的通行便利。同时,上海也加强协调服务,支持苏浙皖三省重点企业供应链在沪配套企业抓紧复工复产。
就在4月16日晚,上海市经信委公布了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引(第一版),包括五大方面21条措施。
另据“工信微报”15日发布的消息,4月5日,工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上海前方工作组组长王江平召开视频会议,研究建立产业链供应链诉求应急协调机制,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
上海市经信委总工程师张宏韬在会上表示,本轮疫情特别是3月中下旬以来,上海市约有1000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一直保持封闭生产状态,主要集中在能源、化工、电力、芯片、医药和必要防疫物资生产等领域,数万名企业员工已经在厂区坚持封闭生产了将近一个月,十分辛苦,为保障城市基本运行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作出了贡献。
张宏韬介绍,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上海分类、分批推动部分重点产业领域、具备封闭生产和疫情防控条件的重点企业启动复工复产。在推进复工复产中,主要把握两个重点:一是强化复工复产的疫情防控措施。二是各方共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他说,比如要实行厂区的分级分区分类管理,把中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分开,同一等级区域要划小管理单元,减少不同区域人员的流动接触;要提高人员筛查频次,及早发现、及早处置;企业人员解封返岗进厂前,要设置一定的静默期再进入生产状态,避免与现有生产人员交叉接触;要高度重视企业内外结合部的管理。
另外,政府、行业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园区和社会各个方面都要行动起来,支持企业渡难关、保发展。企业要制定“一企一方案”,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发展和安全生产,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也要创造条件,既要支持一家一户企业个体,也要关注企业群体,解决共性问题。
张宏韬说,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不同行业和企业遇到的问题既有共性,也有个性的,复工复产工作要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动态调整。
共性问题主要集中在物流运输、人员返岗、产业链配套等方面,比如人员返岗,有些关键岗位员工可能处于封控区,楼里有阳性病例,目前还不具备返岗条件,企业要补充配置其他人员解决;还有的主机企业可以复工,但零部件配套企业还不具备条件,物流仓储这些条件也需要逐步配套适应,这些问题都需要做大量协调工作,有的要寻找可替换的方案。“随着疫情形势的变化,市区各级部门会根据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发现的问题,做出一些制度性安排。”张宏韬表示。
- 热点
- 2022-04-19 21:14:27
- 热点
- 2022-04-19 21:14:06
- 热点
- 2022-04-19 21:13:42
- 热点
- 2022-04-19 21: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