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千问千寻大运河】“大运之最”?就藏在这些“大遗址”里面!

2021年11月18日,国家文物局印发《大遗址保护利用“十四五”专项规划》,指出“以大遗址保护利用为核心,落实长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整合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大运河沿线8个省市文物和文化资源,重点实施长城河北、青海段和大运河江苏段的文物本体保护、环境整治、展示服务设施建设项目,集中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

在规划所列举的大运河沿线遗址中,涉及水利、古桥、粮仓等方方面面。

有趣的是,它们中的很多,都以其特别的地位,独树一帜,堪称“运河之最”。

最文艺、最惊艳、最神秘、最时尚……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些遗址,聆听独属于它们的故事吧。


最神秘:板闸遗址


△ 板闸遗址公园效果图

作为一处明代水闸,板闸遗址在治水史上功劳显赫,是明代早期修建在里运河淮安段的“四闸之一”。

但作为遗址,它始终保持低调,静静躺卧在土层之下百余年,直到2014年10月,在一次施工中,才被发现。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距离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仅三四个月。这座古闸,仿佛是为了庆祝,而重新面世。

△板闸遗址公园效果图

即便是被发现了,它依旧“固执地”保持着神秘感。出于保护,古闸本体大部分被覆盖在土层以下,至今人们对它的模样无从知晓。

值得期待的是,目前板闸遗址公园正在建设中,有望在2022年7月份开园,这层蒙了约600年的神秘面纱,也将被掀开。

据了解,水闸遗址本体将进行露天带水保护,前来参观的游客,可以站在两侧的木栈道上,直接透过波光粼粼的运河水,一睹水下古板闸的原貌。

△板闸遗址公园效果图

最高点:南旺分水枢纽工程


如果说起几个中国大运河最关键的工程,那么南旺分水枢纽一定排在前列。

这里占据着中国大运河的最高点,被称为“水脊”。

其上、下闸的联合运行实现了南北分水的定量控制,卓越的水利规划、完善的工程设施,实现了运河对黄淮海三大流域的穿越。

“汶水滔滔来大东,自然水脊脉潜洪。”

它这么一分,造就了中国东部平原横穿南北的骨干水路,泽被万里。

“由来大功无大巧,穿凿宁知禹德崇。”

它修建的背后,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民族血液里的勤劳勇敢。

民间“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就是由此而来。


最神往:路县故城遗址


这里的名头不小。

它既是北京最重要的大遗址之一,也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遗址。它就是路县故城遗址。

城址总面积35万平方米,整体平面形状为方形。现存城址埋藏于地下,城墙保存较为完好。

经考古发现,这座遗址的城墙、城壕、城内遗址区、城外居住区、手工业区和墓葬区,构成了完整的城市体系。

看着眼前大量的遗迹和文物重现世间,你会不自觉地畅想,那流传了千年的浪漫。

各类陶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古人种植的五谷、豢养六畜,各式各样房屋建筑,仿若世外桃源。

男耕女织,令人神往。


最显赫:荥阳故城


作为隋唐大运河的发源地,荥阳故城,因运河而生,因运河而兴,因运河而显赫。

从春秋到秦汉时期,荥阳故城是中原地区最大的城市,更是历史上富冠海内的“天下名都”。

城内面积有3.36万平方公里,兴盛时常住居民有8万至10万,仅附近的冶铁场就有1万人。

更多人知道这个地方,是因为这里是楚汉争霸的重要舞台:

当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天下而被困在荥阳城,危机之际,纪信挺身而出,刘邦侥幸脱险,满城百姓免遭塗炭。

史料记载,战国时期,魏惠王开凿鸿沟运河,从荥阳故城北引黄河水到魏国国都大梁。

直至东汉末年,黄河南侵,鸿沟运河体系遭到破坏。同时由于长期战乱,国家无暇整治运河的淤塞,荥阳故城水运随之衰落。


最文艺:州桥遗址


州桥,建于唐代,彼时又称“汴州桥”。《东京梦华录》记载,“其柱皆青石为之”“近桥两岸皆石壁,雕镌海牙、水兽、飞云之状。”

足以见得,州桥的造功精美。

宋代时,州桥作为“文艺桥”,名声在外,“两岸夹歌楼,明月光相射”,皓月当空时,桥下银波泛泛,水光映着明月桥影,引来无数人前来观赏,熙熙攘攘,分外热闹。

当时的“州桥明月”,被誉为一大盛景。

墨客文人,也纷纷前来“打卡”。宋代著名诗人梅尧臣的“堤上残风雪,桥边盛酒楼”,王安石的“州桥踏月想山椒,回首哀惴未觉遥,今夜重闻旧呜咽,却看山岳话州桥。”南宋爱国诗人范成大的“州桥南北时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等名诗,都写于此。

所以,这里堪称运河水上“最文艺”的桥梁之一。

可惜的是,明末州桥毁于水患,其遗址在今开封市大纸坊街东口至小纸坊街东口之间。


最期待:大名府故城


有人称大名为东方的“庞贝”,意大利的庞贝因火山而掩埋,大名府则湮没于洪水。

1401年,洪水淹没大名府故城,从此,运河岸边的一颗明珠被尘封。

同年,艾家口重建大名府,但是规模已远不如初。到元朝时,大运河裁弯取直,主航道不再流经大名县,大名府走向衰败。

人们期待这座古城重建天日,同样期待着,其背后运河文化的灿烂与辉煌再现人间。

历史上的大名,兴于隋唐之魏州城,繁荣于唐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为历代郡、州、府、路、道治所在地,曾三次为都。

大运河开通后,魏州的漕运很发达,隋炀帝多次乘船巡游,遂赐名为“御河”。

作为历史上闻名遐迩的繁华大都市,狄仁杰、寇准、欧阳修等名人也都在大名留下了足迹。


最惊叹:含嘉仓遗址


洛阳市老城区一个不起眼角落,拐进一道没有标牌的巷子,越过陇海线的铁轨。

难以想象,此处曾是赫赫有名的含嘉仓之所在地。

含嘉仓,始建于隋大业元年,唐天宝8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历经隋、唐、北宋3个王朝,沿用500余年。

而今,在仓城中部,我们还能看到其中的160号仓窖,仓窖口呈圆形,直径11.1米,窖底分两层,总深6.2米。

窖内堆积着大半窖的炭化谷物,按160号仓窖内出土的谷物量推算,它们在当年储藏时的体量,达到了惊人的250吨!

让人惊掉下巴!天下粮仓,名副其实的天下粮仓啊。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隋唐大运河水量逐渐减小,漕运效率下降,再加上战乱频发,这座含嘉仓终被废弃。


最传奇:回洛仓遗址

熟悉隋唐历史的人,决然不会忘记,瓦岗军三度袭破洛阳粮仓的故事。

作为故事的发生地,这粮仓究竟是什么模样?

如今洛阳市小李村、马坡村以西,310国道在此横穿,这里曾埋藏着整个隋朝回洛仓城。

此处东西长1000米、南北宽355米,相当于50个国际标准的足球场;其内,内径10米的仓窖,约有700座,气势恢宏。

此处作为李密、李世民攻打洛阳时争夺的焦点,而声名大噪,伴着刀光剑影、鼓角争鸣穿越历史。

如今,这个故事仍在流传,曾经的军事重地已成为文物,但它带给我们新的感悟与思考,却未止息。


最底蕴:柳孜遗址


有人说,如果说隋唐大运河是沉睡在历史长河中一条熠熠生辉的珍珠项链,那么, 安徽淮北地区众多的古渡口,就是这条长长项链上的颗颗明珠。

柳孜原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上的一个镇,想要探寻隋唐大运河的繁华,这片遗址,非来不可。

柳孜镇作为隋、唐、宋代通济渠岸边的重镇,它不仅是一个运漕中转码头,更是一个规模巨大的商旅之地。

通过发掘,考古学家在这里获得的大量唐宋以来8个朝代、20多个窑口的精美瓷器尤为珍贵,器物保存完好,造型各异,其中颇多精品。

特别是在淮北运河发现辽代的瓷器,对研究当时宋元交通有一定的意义。

置身现场,你能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的底蕴所在:悠久的淮北历史与隋唐运河文化巧妙相伴相生,相成相辅。

透过这些“运河之最”,我们得以穿越时空之门,触摸先人的水岸生活。

它们是滚滚长河里的珍贵沉淀,是悠悠岁月里的甘甜陈酿。

古人的生活智慧,顺着运河水流来。

今人的一抹乡愁,溯着运河水而上。

这何尝不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精神对话呢?

现代快报+记者 王子扬 吕洁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