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外交》杂志11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寻求盟友 副题:北京在构筑一个竞争性同盟体系吗? 长期以来,美国的同盟体系一直是其外交政策的核心支柱。随着近年来与中国竞争的加剧,它被视为美国的一大优势。拜登政府的亚洲战略特别强调盟友。
相比之下,中国一直避免发展正式的同盟关系。这是基于中国对国际关系的独特看法,而且务实地希望避免卷入是非的风险。
中国现在与世界各地数十个国家有正式的伙伴关系。位于前列的是俄罗斯和巴基斯坦。然后是几个东南亚国家,如缅甸、柬埔寨、越南、泰国和老挝,以及更远的国家,如埃及、巴西和新西兰。中国还投入大量精力建立由中国主导的多边机制,如上海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和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等。
迄今,中国一直避免建立一个传统的盟友网络。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中国政府就试图将自己塑造成发展中国家的领导者,以及不结盟运动不干涉和反帝国主义原则的支持者。近年来,中国领导人开始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摒弃传统的强权政治,促进“合作共赢”。此类措辞是为支持一种说法,即外界对中国的崛起不应感到害怕,而应将之视为全球发展和繁荣的福音,并将北京与华盛顿区分开来,中国经常批评后者抱着过时的“冷战思维”。
除了这些公共外交努力,中国避免结盟的姿态还反映了一项战略决策,即在寻求权力和全球影响力的过程中建立以经济联系为中心的关系。这并不是说中国只利用经济手段来推进其目标。中国领导人认为军事力量对于保护其国土、核心国家利益以及海外公民和投资至关重要,但他们并不希望承担可能将其国家拖入遥远冲突的外部安全承诺。
相反,中国政府提供贷款、投资和贸易机会,与任何主权实体做生意,无论其特点和国内表现如何,都会为中国赢得朋友和影响力。这一战略得到了回报。中国的许多合作伙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都欢迎中国的参与并支持中国的核心利益,如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拜登政府在重振美国同盟和增加美国盟友对印太地区安全的贡献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但拜登应该意识到,当美国领导人誓言重构华盛顿的同盟并努力实现“一体化威慑”的“21世纪新愿景”时,中国政府很可能对自己的战略伙伴采取同样的做法。
这并不是说华盛顿应与盟友保持距离,希望能因此缓和中国的行为。但拜登政府最好考虑一下,它在拉拢朋友方面的成功会如何影响北京的威胁感,不经意地刺激中国建立一个由其主导的竞争性同盟体系。(作者帕特里夏·M·金,陈俊安译)
- 热点
- 2021-11-16 13:13:13
- 热点
- 2021-11-16 13:12:15
- 热点
- 2021-11-16 13:10:38
- 热点
- 2021-11-16 13: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