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南京扛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担当:创新潮涌 产业攀高

俯瞰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俯瞰南京江北新区研创园。 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摄

近日,2021年前三季度GDP全国十强城市落定,南京继续保持全国前十。据南京市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南京地区生产总值11907.05亿元,同比增长8.3%;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47元,同比增长10.6%。

江水奔流,不舍昼夜,见证着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铿锵步伐——淘汰落后企业、腾笼换鸟,传统“制造”加速迈向现代“智造”,增加经济发展“含绿量”;“多浇地、少浇苗”,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城市处处活跃着创新因子,时时澎湃着创新脉动;打破行政边界,“跨省抱团”推动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创新体系协同共建、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南京牢牢把握新发展阶段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新要求新部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今,伴随着产业能级快速提升、全域创新格局加速形成,南京正唱响经济高质量发展“长江之歌”。 

向转型升级要动力

——产业升级、动能迭代,经济发展更富“含绿量”

长江堤岸边,禁渔后的江面成为江豚嬉戏的天堂,湿地芦苇荡里的越冬候鸟成群休憩。距江堤数里之外的中兴通讯、LG化学等企业,在与时间赛跑,开足马力冲刺四季度——这是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生机勃勃的画卷。

江宁滨江开发区是南京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绿色实验室”,生态与产业和谐相依,随着沿江岸线52家“散乱污”企业被集中整治,千亿级制造业高地的深绿“底色”日渐彰显。在龙头企业的牵引下,产业高度不断刷新。今年6月,中国电信—中兴通讯5G+工业互联网联合创新中心揭牌,为总投资200亿元的中兴通讯南京滨江智能制造基地安上“新引擎”。“这里是中兴国内最大的5G智能制造生产基地,中兴的5G基站、系统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三分之一,流水线马不停蹄。”中兴通讯股份公司副总裁邱生富说。

沿长江顺流而下,一条48.5公里长的“绿丝带”在江北新区绵延。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沿途遍植花草树木,清澈河道内流水潺潺……落户园区的新型研发机构——南京延长反应技术研究院,研发出“微界面强化绿色化学制造平台”,助力化工企业降本增效、节能减排。“我们的技术已走出南京,在全国30多个产业场景应用,仅去年就有近亿元产值。”研究院院长、南京大学教授张志炳介绍,全球石化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也向研究院抛来“橄榄枝”,希望利用这项技术改造老旧设备。

“近年来,园区立足安全生产、促进绿色发展、强化创新驱动,不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江北新材料科技园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落后企业的关闭退出,到废气、废水、废渣的治理;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与培育,园区已形成以石化、碳一两大产业链为主要支撑,新材料、医工医材为发展方向的现代产业体系。

南京产业表情在变化,持续向高新技术、高价值产业转型。为进一步“补短板、锻长板、树样板”,《2021年南京市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计划》明确,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百项提升工程”为引领,全面推动南京绿色转型。

向科技创新要活力

——创新潮涌、产业赋能,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提速

走进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超静间、调试间试验区,数据中心……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大楼里,创新活力持续迸发。今年以来,南京紫金山实验室好消息频传:发布全球首个骨干网级可编程交换设备操作系统、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多云平台、全球首个5G网络数据采析体系与性能追踪系统,5G毫米波研究获2021年度IEEE微波理论和技术学会微波奖,全连接工业互联网平台上线……这块创新“试验田”,如今已是“硕果摇枝”。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创新空间持续优化。初冬时节,环绕南京大学鼓楼校区,梧桐、银杏已泛金黄,民国建筑里的院所和高楼大厦中的科技载体相互辉映。这里,既有南大多个知名院系,也有字节跳动江苏研发总部等“大咖”级科技公司,处处可见创新因子。

日前落户的南京大学绿色发展与清洁技术研究院,8个创始人中有7个是南大人。研究院主打校友经济,通过校友牵线搭桥或者直接引入校友创业,将南大的科教资源转化为创新发展动力。“我们看中的是南大片区的功能性和服务特色,南大系企业在这里可以集群发展。”该院负责人说。

南京市鼓楼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陈海涛表示,“鼓楼区‘一圈双轴多点’硅巷建设格局已初步显现。截至目前,鼓楼高新区已孵化和引进48家‘南大系’高科技企业,‘科创森林’枝繁叶茂。”

鼓楼环南大硅巷,只是南京构建“巷、港、湾、园”多层次创新布局的一个标杆。加快建设引领性国家创新型城市,南京着力盘活主城区空间资源,建设南京独创的城市硅巷;集聚高校优势学科、研发平台和龙头企业,校地融合打造大学创新港;建设“海智湾”国际人才街区,打造“类海外”环境;整合全市高新园区,形成“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无处不创新”的社会氛围日趋浓厚。

以产业为基,创新激发无限可能。南京市栖霞高新区紫东国际创意园,图灵人工智能研究院展厅里,人工智能产品让人目不暇接。研究院总经理李强说,研究院正加快成长,孵化和引进的数十家企业已纷纷开花结果,赋能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发展。

向区域协调要合力

——产业协作、优势互补,打造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

位于来安汊河的安徽盛世高科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机器不停转动,工人热火朝天地生产、检测用于动车、地铁的车门、电源控制箱等。“我们是最早入驻汊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的企业之一。”盛世高科副总孙剑群介绍,汊河距南京浦镇车辆厂约20公里,交通便利、物流成本低是公司选择落户的主要原因。

毗邻国家级江北新区,汊河全力推进产业协作。“我们立足错位发展、配套融合,南京江北做研发,来安汊河做制造,实现优势互补。”来安县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汊河经济开发区致力于打造形成轨道交通装备特色产业。目前,园区入驻轨道交通企业130余家,其中南京企业占比逾80%,超过4000名企业高管和高技能人才来自南京。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南京一直探索实现路径。除了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也纷纷携手共建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南京江宁和安徽博望联合招引,总投资10亿元的富时科技公司成为落户示范区的首个项目,主营纳米真空等离子涂层装备产品,预计今年产值将超过8000万元。南京浦口和安徽南谯共同注册成立滁州南浦合作开发有限公司,探索建立“总部研发在浦口、生产制造在南谯”的产业链合作机制,围绕芯片、智能装备、工业物联网等产业打造特色园区。

今年2月,《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获国家发改委复函同意,南京都市圈因此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家战略层面明确支持建设的都市圈。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锚定“建成全国同城化发展样板的现代化都市圈”目标,南京都市圈正全力打造城市功能互补、产业错位布局的“创新都市圈”;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畅通对外联系通道的“畅达都市圈”;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水、大气、固废处理得到明显提升的“绿色都市圈”;统一开放市场,具有规则统一、标准互认、公平竞争发展环境的“开放都市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各城市在医疗、教育、养老、旅游、市场监管等领域全面实现一体化、连锁化供给的“幸福都市圈”,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现代化都市圈,助力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发展,为服务全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南报融媒体记者 孙敬清 张希 李都 鲁舒婷 朱旖旎 肖凡

版权声明

1、本文为南京日报、金陵晚报、南报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本网站摘录或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信息版权属于原媒体及作者。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擅自转载使用,请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