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一家四口捐赠遗体感动无数人!南京还有7万多“志愿者”

现代快报讯(记者 邱骅悦 实习生 徐珂)近日,现代快报报道的《20天内父女俩相继去世,一家三代四口人完成遗体捐献》引发千万网友关注。记者注意到,在被陈昕圆一家人感动的同时,很多网友还晒出了一张特别的卡片。原来,这些网友都是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这张卡片正是他们成为志愿者的一项证明。


看到新闻后,志愿者们纷纷“晒卡”


“尊敬的志愿者您好!您志愿在逝世后捐献器官的意愿已经成功登记,欢迎您成为一名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者!”网友 “@3月·19日”在评论中晒出了这样的一封信,随信一同展示的,还有一张《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卡》。“两手空空来,两手空空去,如果到那时候了,能用的就都拿走吧,一辈子也没做多少贡献,这是唯一我能做的啦。” “@3月·19日”在留言中这样写道。记者查看后发现,在她留言下,很多志愿者们也纷纷晒出了自己的登记卡。甚至还有网友“手把手”帮忙,教导其他网友如何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公众号中完成网络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网友@3月·19日 晒出的登记卡和信


不过,也有网友也心存疑惑,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年纪轻轻、没病没灾,就想到去登记器官捐献?对此,“@3月·19日”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反正到时候也用不上了,就留给需要的人吧。” 志愿者们真挚的话语,感动了其他网友,“希望大家都健健康康的,温暖善良的你也要健健康康的哈。” “都是了不起的人,平凡的人做着不平凡的事。”


△网友@想昵称想网名好难 晒出的登记卡


90岁的他和80后的她,都成为了志愿者


今年90岁的赵玉坤老人不仅是南京较早完成遗体捐献登记的志愿者,同时还是目前南京市年龄最大的志愿者之一。

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从1996年起步,1997年赵玉坤就和老伴从同事那知晓了相关信息后,就选择了遗体捐献登记。“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赵玉坤回忆说,他当时还听说医学院非常缺乏能够用于解剖和研究的遗体,于是就和老伴商量,夫妻二人一拍即合,决定签署志愿捐献遗体申请表。

但要真正捐献遗体,光本人签字还不够,需要同时获得其子女、配偶或其他亲属同意并签名。赵玉坤的三个子女起初并不理解父母的“突发奇想”,赵玉坤和他们说:“首先我们要树新风,这是个好事情。”除此之外,赵玉坤还有自己的考量,他想简化自己的葬礼,减轻子女的负担。

“我想啊,旧皮囊而已,‘废物利用’罢了。”张玉坤说,“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遗体捐献的,这也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是人去世后一个很好的归宿。”

1997年3月,赵玉坤和老伴完成了遗体捐献登记。2年后,受二人的影响,赵玉坤的二弟也决定成为志愿者。2005年,赵玉坤的老伴因病逝世,将遗体捐献给了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为东南大学医学院);2015年,赵玉坤的二弟逝世,也将遗体捐献给了医学院。医学院将二人的名字刻在纪念碑上,“想去祭拜他们的时候就去纪念碑前祭拜,疫情暴发之后就是在网上参加祭拜。”回忆起亲人的两次遗体捐献,赵玉坤已经非常淡然。

80后石艳丽第一次萌生遗体捐献的念头还是在七八年前,当时她与丈夫、女儿一起开车外出办事。路上,车载的广播中播出了一条新闻,说一名男童因车祸不幸逝世,临走前家人决定捐献了孩子的遗体。

“当时我就跟老公说,以后我也要去捐献遗体,万一出了意外,自己也用不上了,不如拿出来做些贡献。”听到妻子的话语,石艳丽的丈夫只当她在开玩笑,没多说什么。没想到因为工作缘故,2022年初,石艳丽结识了几名南京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而这几名工作人员全都做了遗体捐献登记,“没想到他们都是身体力行在做奉献,我当时就跟他们说,我也想报名。” 石艳丽回忆说。

看到妻子真拿回了遗体捐献的登记表,丈夫有些坐不住了, “你真捐了,那百年以后,我俩可能就没法葬在一起啦!”面对丈夫开玩笑般的疑问,石艳丽一下子笑出了声,“我以前真没想过这样的事。”她顺势给丈夫做起了思想工作,“我跟他说,假如百年后我们都不在了,葬不葬在一起就没什么意义了,那有什么关系。”

谈起遗体捐献,石艳丽觉得,比起身后事,她更在意当下,在意身边的人和事,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会离开的,如果在离开后还能做一些贡献,这是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多好呀!”

在石艳丽完成登记的两个月后,她的丈夫也要了一张遗体捐献登记表,他们14岁的女儿也想登记,但这要等到她成年后。


△网友@月亮也喝醉- 晒出的登记卡


南京志愿者已超7万人


“我认为遗体捐献是人类最高形式的一种馈赠行为,这样的馈赠倾其所有、不求回报。”南京红十字会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登记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已成为一项社会新风尚,而这正是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南京市遗体器官捐献事业从1996年起步,历经26年的发展,截至目前,已有7万多市民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已实现遗体捐献2700多人,器官捐献355人。如今,得益于群众对遗体捐献的认同、传统观念改变、网络登记便捷等因素,来登记的志愿者人数也在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自愿加入、成为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图片均为网络截图)



此前报道:20天内父女俩相继去世,一家三代四口人完成捐献遗体





(编辑 周冬梅)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