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邓雯婷)2015年11月的一个晚上,李某骑三轮车摔进没有防护措施的边沟,造成一块头骨缺损。后李某将公路管理站告上法庭,要求赔偿损失共计26万元,法院一审二审再审后都没有支持他的请求。这件事成了李某的心结,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了解到这起案件后,决定帮他申请司法救助,并向相关部门发送检察建议。7月31日,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这个故事。
原来,在法院再审结束后,感觉判决不公的李某到南京市人民检察院申诉,要求检察院监督法院改判。经过审查,检察院认为原案办理没有问题,并多次约谈李某进行释法说理,希望能打开他的心结。但要求法院改判已经成为李某的一个执念,他开始自学法律知识,从此走上信访之路。
2021年最高检下交一批包括李某民事申诉案在内的“骨头案”,要求推动矛盾实质性化解。通过调阅原案卷宗和了解李某诉求后,检察官决定进行全面的走访了解,打开信访人的心结,推动矛盾化解。
检察官来到李某家中刚表明身份,还没有来得及说明来意,李某就将大家推出门外,他说:“我只要求法院改判,其他的一切都免谈!”大家随即走访李某所在的街道、社区和他的邻居,了解到李某受伤后就失业了,伤病治疗花光全部积蓄,还欠了不少债务,因为伤残,没有用工单位雇佣他,他只能靠打零工,勉强维持自己和母亲的基本生活。然而,造成他受伤的路段这些年并没有太大的改善。
经过会议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李某的原案办理没有问题,因为案件导致生活困难也是客观事实,针对这样的涉法涉诉信访人,可以尝试开展司法救助帮助他解决生活困难。很快,5万元救助金第一时间送到李某手中,他当场签下息诉罢访承诺书,并表示以后要放下心结好好生活。
检察官认为,李某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人民群众脚下的安全隐患问题,一直以来都是社会治理的痛点和难点,曾经频发的窨井伤人事件,在最高检四号检察建议的推动下,得到有效治理,但是老百姓脚下安全的守护工作仍任重道远。如果不能彻底把道路安全隐患问题解决掉,李某这样的悲剧还有可能再上演。
结合实地走访发现的道路安全隐患问题,检察官到涉案公路管理站去上门座谈,将李某案件有关情况向管理站主要领导进行通报,并以南京市人民检察院的名义向公路管理站发出“检察建议”。公路管理站高度重视,在收到“检察建议”10天后回函,对事故路段加装警示桩和防护栏,对管辖范围内的同类型边沟进行全面的安全隐患摸排整改。
收到公路管理站回函的这天,检察官还收到李某送来的锦旗,他再三向检察官表达谢意。
(检察院供图 编辑 魏如飞)
- 南京
- 2022-07-31 20:47:24
- 南京
- 2022-07-31 18:30:39
- 南京
- 2022-07-31 17:55:43
- 南京
- 2022-07-31 17:4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