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红艳 卢河燕/文 顾炜/摄)南京市河湖水系水质情况已基本达标,如何在常态化、规范化河湖治理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在今年南京市两会期间,南京市人大代表、江苏龙腾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宗媛建议,向中小河流、乡镇河湖的“最后一公里”延伸,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幸福河湖”建设为契机,着重打造多个诗意田园、水美乡村试点,并逐渐向全域推广。
△南京市人大代表宗媛
河湖治理迭代,升级打造幸福河湖
如今,越来越多地方呈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美景。2021年,南京全市国家和省考核主要河湖水质断面数量由“十三五”期间的22个增加到42个,虽然压力倍增,但水质优良比例为100%。南京水环境质量连续3年保持全省第一。
南京的河湖治理工作已经从建立机制、责任到人、搭建四梁八柱的1.0版本,到重拳治乱、清除存量遏制增量、改善河湖面貌的2.0版本,目前进入到了全面强化、标本兼治、打造幸福河湖的3.0版本。
“十四五”期间,南京还提出了构建 "131" 水网体系格局,即“1”指的是高品质河湖网 ,“3”指的是高标准供水管网、污水管网、雨水管网 ,最后一个“1”是高效能智慧监管网。对此,宗媛表示,巩固河湖治理成效、升级打造幸福河湖,要进一步通过全面落实河湖治理管养各项任务,保障河道行洪畅通,保障河湖水生态空间完整,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健康美丽幸福河湖。
打造多个诗意田园、水美乡村试点
南京市河湖水系水质情况已基本达标,如何在常态化、规范化河湖治理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宗媛建议,需要在重点流域、区域河湖清理整治的基础上,进一步向生态河湖的小流域源头迈进,向中小河流、乡镇河湖的“最后一公里”延伸,可以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梳理治理农村小微水体、生态小流域,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幸福河湖”建设为契机,着重打造多个诗意田园、水美乡村试点,并逐渐向全域推广。
南京在统筹河湖治理的同时,逐步向上游管网溯源,深入推进污水提质增效工作,但提质增效工作尚需覆盖部分“盲区”。宗媛表示,应进一步对排水管入管水质追本溯源,在“挤外水”的同时,纳管收集未接入污水系统的城市污废水;实施生活污水“纳管接厂”工程,加快收集污水管网建设、截污与破旧管网修复,实现城乡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目前,南京农村污水治理已有初步成效,尚需适当“回头看”,保证采用技术合理、设施长期稳定运行,应进一步推动城镇污水管网向周边村庄延伸覆盖,采用农村污水就近接入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EPC+O项目、就地建设小型设施等相对集中和分散处理等方式,因地制宜收治农村生活污水。
与周边城市联动,推进全流域统筹治水
在落实河湖管理保护属地责任的基础上,宗媛建议,充分尊重河湖流域性的自然规律,注重河流的整体性和流域的系统性,强化流域统筹、区域协同、部门联动,滚动实施“一河(湖)一策”方案,严格河湖水资源和水域岸线空间管控。
在现有管理网格的基础上,进一步统筹梳理南京全市全域水系,加强南京作为省会、区域中心城市的作用,与周边城市联动,变“分段治”为“全域治”,破解有的河道只治城区不治郊区、只治上游不治下游、只治局部不治整体的问题,做到全流域统筹、点线面结合。
“在城市河湖水系、排水管道、城市暗涵等系统建设和运维中,可以利用南京的优势资源,采用更智能的巡检机器人、水下全息扫描飞行器、有毒有害物质预警装置等,构建更便捷的三维信息测绘系统、智能管涵检测系统,水质水量动态实时更新系统,应用更高效的清污清淤机械、管道修复材料和设备,构建南京数字孪生流域和水务‘一张图’,提高水务公共服务水平和监管效能。”宗媛说。
- 南京
- 2022-04-07 19:00:34
- 南京
- 2022-04-07 18:52:02
- 南京
- 2022-04-07 18:40:26
- 南京
- 2022-04-07 18:3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