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南京 > 正文
打造“金角银边”!南京市人大代表建议盘活空闲地破解“去哪儿健身”难题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宁人宣 记者 徐红艳 卢河燕)体育健身成为人们健康生活的新常态,“去哪儿健身”备受关注。2022年南京市两会期间,市人大代表、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周玲美建议,多措并举补齐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短板,利用空闲地块、既有建筑和设施,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兴建或改建便民的体育场地设施,逐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

△周玲美代表  余彬 摄

健身空间是人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载体,是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南京市深入贯彻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提升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水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3.92平方米,居民对公共体育服务的满意度达89.52%,较上一周期提升6个百分点。

“但对标国内部分先进城市,南京在公共体育设施供给方面,一定程度上还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健身需求,‘健身去哪儿’仍是一道难题。”周玲美告诉记者,南京全民健身事业的财政投入、社区体育设施配建监管和空间资源复合利用等方面工作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为此,周玲美建议,南京市加大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财政保障力度,市、区人民政府加大对基础性、公益性体育设施建设的支持,建立公共财政体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社区体育设施配建验收监管机制,落实新建小区体育设施配建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并将体育部门作为联审部门参与建筑工程验收审查。“对既有居住小区健身设施未达标准的,建议结合城市更新统筹建设社区健身设施,对不具备建设条件的,可以探索‘一地多用’模式,灵活建设健身设施。”

在城市土地资源普遍紧张的情况下,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合理有效布局建设公共体育设施,也是破解“健身去哪儿”的重要举措。“南京拥有丰富的公园绿地资源,很多公园绿地紧邻居民社区,可以对这些空间进行功能和设施的优化。”周玲美建议,可以充分利用城市建设中的空闲地块、既有建筑和设施,结合城市有机更新,兴建或改建便民的体育场地设施,打造成为城市的“金角银边”,逐步形成供给丰富、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健身设施网络。

周玲美还建议加快推进紫东体育公园等户外体育设施建设;建议以新建的市中医院部分医疗资源为基础,市卫健委、体育等部门和市中医院共同谋划建设一所市级体育医院,与正在推进建设的各区运动促进健康中心、站、点共同构建形成四级体卫融合服务体系,探索建立运动康复、国民体质测试和运动处方干预等治疗服务,推动健康关口前移。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