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刘遥)2021年12月21日,江苏省人民检察院发布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情况。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1至11月,江苏检察机关共提起公诉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案件1406件4364人,同比下降20.7%和9.42%;起诉与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关联最为密切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1609件3227人,同比件数上升29倍,人数上升10倍。
△淮安市检察机关出庭支持公诉一起重大通讯网络诈骗犯罪案
犯罪人员愈发年轻化,部分年轻人想赚快钱误入歧途
据了解,此类犯罪的不法分子日益年轻化。江苏检察机关1至11月起诉的通讯网络诈骗罪被告人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占91.36%,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中专、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78.16%;起诉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告人中,35周岁以下的年轻人占81.69%,中专、高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2.62%。
当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职场竞争激烈,部分年轻人一方面缺少谋生技能,一方面又不想付出辛劳获得收入,而是通过参与诈骗或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赚快钱。另外,有41人实施这两类犯罪时是在校学生,他们由于还未走上社会,涉世不深,法律意识淡薄,一时贪图小利走上歧途。例如某职校学生沈某某诈骗案,沈某某与他人合谋通过在QQ群中发布虚假的家教中介信息,并冒充一些家教机构中介工作人员,以付中介费、退款手续费等理由骗取多人钱款数万元。
从江苏检方的办案情况看,诈骗手段、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婚恋交友型诈骗、投资理财型诈骗、网络贷款型诈骗、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购物返利退款诈骗、网络销售诈骗、网络招嫖诈骗、网络兼职诈骗等。很多案件中犯罪人员为了提升诈骗“精准度”,通常会通过非法手段搜集、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再针对被害人的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诈骗方案,例如针对股民实施投资荐股诈骗,针对游戏玩家实施买卖网络装备诈骗,针对考生实施销售押题试卷诈骗,针对网贷人员实施催款诈骗,针对淘宝商家实施刷单诈骗,针对患病群体实施问诊卖药诈骗等等。由于犯罪人员较为准确地掌握了被害人的信息,被害人往往对对方的身份深信不疑,很容易陷入诈骗的圈套。
△盐城市检察机关提审涉嫌通讯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
大量不法分子为诈骗提供帮助和支持,打击电诈必须全社会联手
通讯网络诈骗犯罪高发,重要原因之一是存在大量不法分子为实施诈骗提供帮助和支持,并从中获利,进而催生相关黑灰色产业链。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上下游犯罪中,最为突出的是非法收集、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收买、贩卖电话卡、银行卡,为诈骗犯罪取现或转移赃款等。例如从办理的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看,很多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沦为职业“卡贩”“号商”,也有一些人为了蝇头小利,出卖、出租自己的身份信息、银行卡或网络支付账号,变身为“卡农”,成为通讯网络诈骗犯罪的“帮凶”。
司法机关严厉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对诈骗分子形成强大震慑,从办案数据看,我省通讯网络诈骗犯罪高发态势已经得到初步遏制。但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案件数量大幅度上升,反映出打击通讯网络诈骗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必须全社会联手,决不让通讯网络诈骗轻易得逞。
检方提醒广大市民,家里的老人、还在上学的孩子或者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子女,家庭成员要给予足够的关心,及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状态,防止他们不慎被骗或者误入歧途。尤其是一旦有家庭成员被骗,要给予充足的情感关怀,及时帮助疏导情绪,防止产生更严重的后果。
(检方供图)
- 南京
- 2021-12-21 20:39:25
- 南京
- 2021-12-21 20:38:36
- 南京
- 2021-12-21 20:38:16
- 南京
- 2021-12-21 20:3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