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印刷术的壮阔发展史、VR寻觅文字源流、亲眼见证课本的“诞生”……11月4日,南京市赤壁路小学五年级的同学们来到了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开启了一趟“探索一本书的诞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由现代快报和江苏凤凰新华印务集团联合打造,带领同学们穿越古今,在千年文明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碰撞中,沉浸式感受印刷术的神奇奥秘。
穿越时空:从甲骨文到AI,触摸印刷文明脉搏





在凤凰印刷文化博物馆,学生们沿着历史长河溯源而行。从甲骨文、竹简到活字印刷,珍贵展品与数字技术交融,让文明“活”了起来。AI数字人毕昇演示的活字印刷流程,让五(1)班陶思然同学印象深刻,“我学到了活字印刷术的流程,还了解到了笔墨纸砚的历史,古人可太有智慧了!”在“姓氏寻踪”板块,五(5)班陈书禾同学找到了自己的姓氏,“我知道了‘陈’这个姓氏的由来,还有很多关于字形的知识。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会移动的《清明上河图》,很神奇。我还玩了‘饾版游戏’,根据屏幕上的提示,我做了一个很漂亮的树叶,太好玩了!”五(9)班王旖靖同学在博物馆的“邮梦小站”,解锁了很多关于邮票的知识,“原来用放大镜看邮票,能看到我们平常看不到的很多细小的东西,有很小的字,还有人物的形象,邮票的印刷方法也有很多种,会用到不同的印刷工艺。”参观中,一面布满了各个年代教材的展示墙更是让同学们发出阵阵惊呼,“啊!这是我们五年级的语文书、数学书”“这是我们的补充习题啊”……看到自己熟悉的课本,孩子们激动不已。
VR奇旅:与先贤对话,科技让文化“活”起来




在VR沉浸式体验馆,同学们戴上VR眼镜,跟随卡通导游“凤小凰”穿越时空——与孔子吟诗、同孟子论道,乘上灵龟探秘水下古城……这段精彩的VR探源文化体验,引得同学们欢呼声、惊叹声此起彼伏。五(10)班王艺柯同学兴奋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我有一种飞出太空的感觉,太神奇了!”一旁的董宸铭同学也补充道,“我记得里面的诗句,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还有好多诗句。”五(2)班叶璟宸同学摘下眼镜,连连说:“好玩好玩!我们在竹筏上看到了好多古代的大文豪,我感觉他们就在我眼前,和我对话。”“后来我们还乘着热气球,我感觉飞了起来,看到了很多有趣的景象。”五(11)班陆锦怡同学也对这趟VR奇幻之旅印象深刻,回味无穷。
智能车间:感受科技的力量,见证课本的“诞生”




“这里是印刷你们平常学习的课本,以及各类杂志的地方。”来到智能车间,眼前大大的轮转胶印机、AGV智能小车、机械臂码垛系统让同学们目不暇接。“书本堆满了会自动运输、没电了会自己去充电、前面有人时会自动停下来……”五(6)班张若珩同学、五(8)班胡柯都对AGV智能小车印象深刻,围着小车端详。五(1)班王苏蒙同学爱好编程,他觉得这些智能化的机器能够帮助工人减轻工作压力,高效工作,“我将来还要学习更多关于智能机器的知识,未来能够帮助更多人实现高效、智能的工作。”五(7)班季艾薇和王昭文同学也兴奋地告诉记者,“我们在车间里看到的大纸筒,非常大,估计要我们班好多人一起才能抱住呢!”
巧手成书:一针一线,缝制“人生第一本古籍”



穿针、引线、包边、打结……实践活动中的“古法制书”环节也受到了同学们的追捧。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专注地缝制属于自己的“古籍本”,并在封面郑重地写下《博学秘籍》《功夫传》等标题。五(4)班孙雅宁同学和五(3)班钟梦一同学虽然都是第一次接触针线,但心灵手巧的她们跟着老师教的步骤,一步一步,很快就完成了。五(7)班盛鹏宇同学也很快就完成了,他开心地说:“我以前也用过针线,不难!”一旁的王艺苏、李诗语两名同学还细心地给自己的“古籍本”装饰了精美的贴纸,并在封面写上了“万事如意”,“我们以后用它来做笔记本、画画本,会记录下我们美好的祝愿。”
实践育人:做印刷文化的探究者、记录者、传播者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孩子们纷纷展现出了课堂外的新面貌,激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求知欲和探索欲。据悉,此次活动开展前,学校就提前布置了“博物探究任务”,引导同学们带着问题去研学,学校推出的“小小博物家”课程,以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文化感知力和实践创新力为核心,强调从身边发现博物之美、从体验深化文化认知,实现工业研学与博物探究的双向赋能,旨在让此次工业研学成为“小小博物家”的“活教材”,让学生在看、听、做、思、讲中,真正成为印刷文化的探究者、记录者、传播者。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袁永红/文 王玉秋晨/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