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青绘乡村八强选手首次亮相,看设计图中运河村落“七十二变”!




现代快报讯 4月16日,江苏省首届“青绘乡村”青年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总决赛在南京举办,八强选手首次集中亮相,进行最终的角逐。他们的设计蓝图,描绘了怎样的美丽乡村图景?大运河源源不断的活水,带给他们怎样的创意灵感?一起来看他们笔下的运河村落“七十二变”!

回归耕读文化,重塑农宅场景

“小乐惠”是常州地方方言,用来形容当地人怡然自乐的生活状态。《十里烟火桃花源运河人家小乐惠》立足常州新北区薛家镇丁家村。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团队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专任教师、参赛团队负责人朱子砚介绍,设计以回归运河耕读文化作为策略,结合特色手工业,打造一个古意盎然却极富生机的近郊村落,续存村落自然格局,重塑公共生活与乡间农宅场景,让村民找到乡土认同。设计重点改善生态居住环境,融入健康生活方式。

重塑镇与河的关系,打造小镇客厅

“扬州高邮市界首镇甓湖社区,位于高邮主城北侧,西邻大运河,并与高邮湖相连。”扬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建筑师、团队成员赵宏伟介绍,他们的作品《破界·共生——重塑镇河关系》在主城镇发展轴的基础上增加运河文化轴,以重塑镇与河的关系,改善滨水空间品质。

△扬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团队

他们希望打破原有封闭的界面,使得运河与小镇关系更和谐,通过对当地生态、生产和生活的规划设计,使游客能更好地感受运河文化、居民得到更好的生活环境、产业得到新的发展。比如,在小镇的入口处设置了一个小镇客厅,居民、游客都可以在这里活动。

用诗意江南,留住本土青年

长长的历史、长长的街、长长的运河、长长的堰、长长的面条、长长的诗……镇江丹徒区宝堰镇宝堰村拥有3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古村因水而兴。职业组参赛作品《长长诗》为这个乡村“换装”。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团队

创作团队队长、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设计师黄佳告诉记者,团队将具象的线性要素“运河、堤堰、长街、面条”通过“常常回、长长呆、尝尝鲜、唱唱歌”四个多维的“长长”体现宝堰特色与规划设计有机融合。

打造美丽的梦里渔乡

“村中有一面渔村绘画墙,绘画着村民渔业养殖的情况,非常有当地特色,团队的队员们一看就很受触动。”职业组参赛作品《渔家船歌·泽岸乡居》创作团队队队长、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师樊云龙介绍,本次规划地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头河村是一个典型渔村,他们将设计愿景定义为基于打造全域旅游、传承渔家文化的特色智慧田园乡村。

△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团队

“头河村拥有三河闸水利风景名胜等旅游资源,特色的渔家文化适合开发成相关的体验活动区。”樊云龙说,他们还将依势而建,规划打造“一核、三翼”的总体布局,突出围合式院落空间的建筑亮点,从农作物景观特色入手,打造生动的自然感空间,吸引更多人前来游玩,感受纯粹的渔村文化。

将秸秆变网红,一段沉浸式视频“穿越”村落

一根秸秆,还能成网红?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参赛团队以南通海门区余东镇庄烈村为原型,带来设计作品《因河而起应秆而兴》。演讲开场,团队用一段沉浸式视频,仿佛带评委观众“穿越”到了南通庄烈村,感受村落风光。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团队

团队成员曹静说,“曾经的庄烈村因运河盐业盛极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盐业逐渐落寞。我们前往村落的时候,发现曾经用来煮盐的秸秆被人们废弃在一旁。”团队创意提出,利用秸秆带动产业,产业带动文化,打造网红秸秆艺术小镇。

以青年视角,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参赛选手张擎天和刘贺带来设计作品《生活的礼赞·三桥村社区营造》。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团队

“我们尝试将自己所学知识带入乡村,以青年视角,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张擎天说,徐州新沂市窑湾镇本身是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古镇,曾是京杭大运河上的重要码头。

她表示,借由规划,团队将窑湾镇三桥村重新定位为运河文化游览的枢纽节点,梳理出陆路和水路两条游览线路,依托内河,沿线串联起三桥村的传统民居、现代居住、古镇游览生活,沟通起三桥村的古与今、本土与外来的联系。

塑造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靠文旅转型来振兴,还是来设法恢复农业生产?”“IP文化是什么文化?表达手法还是文化本身?”总决赛评比现场,来自东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参赛团队负责人陈琛在对参赛作品《水运永续·青春永乐》介绍后,评委们的提问令她收获很多。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团队

此次参赛也是陈琛和队友们首次参加设计落地类比赛。“我们去村里做了多次调研,也和职业组选手交流了很多,也算是对规划设计师这一职业的首次零距离接触。”她告诉现代快报记者,此次参赛作品以反映震泽镇永乐村村庄文化的一部电影出发,塑造文化IP,赋能永乐村乡村振兴。结合此次评委们提出的意见,她们将不断完善作品,争取将设计图转变为施工图。

将孔子文化和自然资源结合

“在这次比赛中最大收获中,从学生思维中跳脱出来,认真思考真正能让乡村振兴依托的产业是什么。”总决赛上,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学生翟志雯和队员们展示了他们的作品。

此次,她们选择的竞赛基地为南京高淳区漆桥街道漆桥村。作品依托村子本身的孔子文化、运河文化、自然良好的资源,将孔子文化和自然资源结合,打造自然教育的概念。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刘静妍 舒越 宋经纬 徐红艳/文 施向辉 苏蕊/摄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