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层峦叠翠中,山泉潺潺,1108米的高山上,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万亩茶树在云雾环绕中静静生长。茶农们拿着锄头,正给茶树翻土,为来年春天的收获做着最后的准备。这样美的山水画,只是三明众多山水画卷的其中一幅。
1997年4月11日上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常口村调研。和乡亲们站在村口,望着眼前的山水,他殷殷叮嘱:“青山绿水是无价之宝,山区要画好山水画,做好山水田文章”。
23年来,三明人改革创新谋发展,唯初衷不改,一张蓝图绘到底,起笔落墨处,无不惊艳。
中国绿都的选择
每一位来到三明的客人,都会被漫山遍野的绿吸引。
全市森林覆盖率78.73%,森林蓄积量1.82亿立方米,负氧离子含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4倍,人均水资源拥有量是全国人均的4倍,空气、水、土壤质量均居全国前列……这样一份绿色“成绩单”,不由得令人惊羡。
深浅不一的绿,给三明披上了一层精致的山水外衣。优越的自然基底上,绿意还在不断延伸。来自三明市林业局的数据显示:1996年到2019年,三明森林覆盖率每一年都在增长。
2020年11月6日,“中国‘绿都’评价研究成果”首次发布,三明以综合评价第一名的成绩荣获中国“绿都”的殊荣。
这里的绿到底是什么绿?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三明人的选择。
23年来,山水田这篇大文章,三明人用创新、实干来回答。
三明市林地面积2800多万亩,在过去,老百姓想致富就必须砍树、卖树。那么,不砍树能不能致富?三明人给出的答案是:能!
在村集体收入只有3万元时,常口村毅然拒绝了一家木筷厂出价20万买山林“赚快钱”的诱惑。
今天的常口村,村民们守着绿水青山吃起“生态饭”:打造学生课外研学基地、千亩清语脐橙种植基地、云衢山漂流二期项目、“两山学堂”……家门口的青山绿水正在变为金山银山。
△如今的常口村干净整洁,出门就是花园
当常口村全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时,在三明最南端,200多公里外的大田,一片片田园正绕出最美同心曲线。
在三明,几乎家家都有一套精美的茶具,家家爱喝茶,人人会泡茶。明溪“紫云茶”、泰宁“眉峰云雾茶”、沙县“红边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给予了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
眼下,大田数万亩茶田进入冬眠期,但漫山绿意藏不住。茶农偶尔施撒有机肥,天气好的时候,翻下土,然后静静等待来年春天的收获。
“以前哪个姑娘嫁到屏山乡,会被人说没眼光。现在可不一样喽,说屏山一片叶子都能分红。” 苏启绵是大田县东方美人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曾在外打工的他2003年底回到家乡种植茶叶。
△苏启绵
17年里,他见证了一片片绿叶的逆袭。在2011年成立合作社前,茶农都是“散户”,“自己做,自己卖,品质也难保证。”苏启绵说,那时清香型乌龙茶开始走下坡路,50元一斤还得求着人家买。
“刚开始老茶农们不理解,说‘生态能卖钱吗?’”但看到效益后,大家都争着种了。“做成生态茶,每斤能卖到五六百元,客户还抢着要。”苏启绵笑着说,今年美人茶脱销,合作社都没敢上网销售。
老工业基地的生态蝶变
一张蓝图绘到底。三明这张山水画卷,从自然山水中起笔,落墨处却不止于此。
在城市工业转型升级中,生态绿色的发展理念变成了一块块橡皮擦,让昔日灰蒙蒙的城市露出最美面容。
三明市因三钢而兴,先有工厂后有城。占地8平方公里的三钢与这座城市紧紧融在一起。但是早期 “傻大黑粗”的发展模式,使得污染问题一度成为三明“黑名片”:1979年,三明市被国家列为“75个全国重点污染城市之一”;1995年,三明市区降尘污染与鞍山、包头并列全国第一。
“我是1983年到三钢的,当年印象太深刻了,刚来时去一线做炉前工,那时候走进车间里,一脚踩下去了,尘土飞扬能没过鞋子,一点都不夸张。” 福建三钢集团安环部部长郭光章至今还记得入厂的情形。
△ 郭光章
钢铁厂跨越式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灰霾。“当地人吐槽三钢的污染,最常说的是‘一年吃掉一块砖’。那时我们真切认识到环保事关‘生死’,必须放在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位置。”郭光章说,刮骨疗毒的改变从2000年开始。
2000年8月10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到福建省三钢集团公司调研,对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提出具体要求,谆谆嘱咐“三钢在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要走在全省前头”。
要从根子上治理污染,必须有壮士断腕的决心。据统计,2000年以来,仅三钢本部就投入近30亿元,新建环保设施或完成环保升级改造项目350余项。2015年,钢铁行业遭遇“极寒”,三钢在严重亏损下,仍投入近5000万元用于改进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曾经烟尘“铺天盖地”的三钢,现在华丽转身为绿色发展的旅游工厂,既有炼钢炉前的热火朝天,也有绿树成荫下的鸟语花香。
三钢的故事不仅仅是一家钢铁厂书写的工业辉煌,更是三明作为老工业基地的“老树发新枝”。如今,随着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不断壮大,创新驱动加快发展,三明正在新时代浪潮中探索工业发展的崭新路径。
当地生态环境部门的监测数据显示:2020年1-10月,三明市区空气质量达标天数比例100%,福建省第一;主要河流一到二类优质水比例100%,同样位于福建省一位。
亮剑破解“天下第一难”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三明人的民生福祉也在悄然增进。“听说三明这几年一直在搞医疗改革,我不懂啥是改革,但我们老百姓看病确实更便宜了。”73岁的陈瑞帮是一名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要长年服用降压控糖药。相比医改前,2019年,他一年少花了8600余元,自付比例仅为10%。
2012年,三明市启动医疗改革,推行一系列敢于触碰深层次利益的举措,“剑指”医改这个世界性难题。取消药品加成、药品带量采购、推进分级诊疗……新医改已经走过了11个年头。很少有人知道,如今全国推广的大部分改革举措,都可以在三明找到原型。
医药改革是三明医改的关键。陈瑞帮老人看病钱为什么能省这么多?最主要原因是三明在实施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后,药物价格实现了大幅度下降。比如,陈瑞帮老人用来治疗糖尿病的阿波卡糖,以前一盒100元左右,一年要花3000多元,如今一盒只要9.21元,一年只花300多元,费用相差超过10倍。
来自三明市医保局的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当地通过药品耗材价格调整增加医疗服务收入达48.7亿元,这也为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腾出了空间。
改革后,医务人员的获得感明显提升。“直接待遇上,从2013年执行年薪制,到2019年的7年时间,医生收入的平均水平翻了三倍左右。” 三明市第一医院管理办主任陈晓帆说。
△陈晓帆
△三明医改前后医务人员收入状况,2012 年实行医改,2013 年实施医务人员年薪制
医改不仅是大医院的事情,老百姓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也是重要组成部分。慢病患者管理、分级诊疗……在徐碧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岁的钱建康老人说:“哎呀,以前我们都不认识,是陌生人,自从这里建立了‘家庭医生’,我们和医生都很熟了。要来就先打电话问他,如果人多就不来,人少了就来。”
△钱建康
在三明,释放医改红利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全民健康”已成为其中一抹亮丽的色彩。在经历了重点整治“以赚钱为中心”,进而转入“以治病为中心”后,从2016年开始,福建三明医改走向“全民健康”新阶段,在全市12个县市区组建总医院,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资源,努力为群众提供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
守护最古老的历史画卷
11月26日晚,一场泰宁县九龙潭景区的夜游直播,吸引了超500万人次观看。这场直播,没有网红助阵,也没有优厚奖品,有的只是摄人心魄水上丹霞地貌之美。这份美源自6500万年前,自带流量。
点击查看直播回放 ↓↓
这只是三明独具魅力的历史文化长河的“冰山一角”。
“北有周口店,南有万寿岩”。1999年,万寿岩灵峰洞遗址的发现,震惊了世界,它将福建有人类活动的历史提前到18.5万年前。
△万寿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自然的眷顾,形成了三明“天生丽质”的文化底色;在守护文化的征途中,三明人从未想过“坐享其成”,而是让这张山水画不断向历史深处延伸。
上世纪80年代,考古人员在万寿岩的溶洞中,发现了宋元时期的崖刻、碑刻和哺乳动物的化石。而当时,三明钢铁厂已出资买断在万寿岩开矿,并就地建起石灰石破碎厂、水泥厂、石灰窑厂。
眼见山体毁坏越来越严重,村民们坐不住了。1998年起,岩前村村民要求停止开采,并呈送《为抢救岩前文物古迹呼吁书》。当即,经三明市政府协调,由三钢出资八万元,请文物部门在一个月内对万寿岩进行考古发掘。
1999年,在当地组织下,考古人员在山中有了突破性发现:2000余件石制品和大量哺乳动物化石,还有号称我国最早的“室内装修工程”——约4万年前的人工石铺地面。
△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
2000年1月1日,时任福建省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迅速作出批示:三明市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是我省史前考古的首次重要发现,也是国内罕见的重要史前遗存,必须认真妥善地加以保护。
习近平同志在批示中强调,万寿岩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作为不可再生的珍贵文物资源,不仅属于我们,也属于子孙后代,任何个人和单位都不能为了谋取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破坏全社会和后代的利益。
△今日万寿岩
不久,三钢停止了在万寿岩的爆破开采,以当时3亿多元的代价保住了万寿岩遗址。目前,这里已建成福建省唯一一处旧石器时代专题博物馆,以及唯一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守护文化遗产,才能开创未来。三明人的底气,不仅来自如画的山水资源,还有历史画卷沉淀出的厚重与沧桑。
穿越90年的“风展红旗如画”
在三明市区街头,随处可见“风展红旗如画”的大幅海报。
这句诗出自1930年1月毛泽东途经清流、归化(今明溪)、宁化时写下的《如梦令·元旦》。行军途中,美丽幽深的闽西风景,一扫行军的艰苦。当年,三明全域都是中央苏区,也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全市3.7万人参加红军,1.12万人参加长征,到达陕北76人。
90年前的壮丽山水画卷,如今依旧在大山深处熠熠生辉。在认真研究三明红色历史、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三明整理汇编出50个红色精品故事,组织开展“风展红旗如画”红色三明故事宣讲活动。红色三明故事不仅“红”动三明,也在福建省乃至全国产生热烈反响。
宁化县石壁镇陈塘村党支部书记张超群说,长大后再听到红军故事,让他觉得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都得到了提振。“听的时候我就想,怎样弘扬苏区精神,怎样保护利用好村里的红色资源,让村民增产、增收,让村民富起来。”张超群说。近年来,陈塘围绕红军医院旧址群,相继完成了一系列红色项目,包括观光连接线步道、革命烈士纪念碑、红军康复操演场等。
像陈塘村这样抓实红色项目的做法,在三明非常普遍。目前,三明市12个县(市、区)已全部列入国家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48个革命旧址保护项目列入2020年原中央苏区革命保护利用片区闽西革命文物保护系列项目。此外,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中央苏区纪念馆、红旗广场雕塑等红色标志性项目都在有序推进。
打造中国绿都·最氧三明名片、实现工业基地绿色转型、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通道、传承红色革命精神……23 年来,三明人不改初衷,一张蓝图绘到底,着力机制活、着力产业优、着力百姓富、着力生态美,持续推进“四个着力”,努力做好“红色三明”“工业三明”“绿色三明”“文明三明”这四篇文章。
挥毫生浩气,泼墨起波澜!一张张高质量发展的立体山水画卷,正在三明大地铺展开来,笔笔生韵,美得惊艳!
现代快报记者 徐红艳 鹿伟 张瑜 常毅 熊平平 韩飞周游/文 赵杰 刘畅/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地提供
- 江苏
- 2021-09-12 21:22:19
- 江苏
- 2021-09-12 20:59:30
- 江苏
- 2021-09-12 20:10:07
- 江苏
- 2021-09-12 19:48:57
- 江苏
- 2021-09-12 18:5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