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高达 见习记者 徐晓安 文/摄)连日来,苏州全市持续高温晴热少雨,苏州气象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最高气温达40℃-41℃,吴中区等地出现不同程度旱情。据官方发布信息显示,今年6月至今,苏州太湖生态岛(金庭镇)总降水量同比减少59%。6月23日入梅至今,降雨量才88.2毫米,旱情60年未遇,一些池塘河道已经干涸,山上茶树果树缺水严重,已导致25%的茶树和37%的果树受损,抗旱形势严峻。
△村民挑水上山
8月16日,现代快报记者来到位于太湖生态岛西面的衙甪里村,在这里见到了正在挑水的村民吴老伯。谈及旱情,吴老伯欲哭无泪,“今年太倒霉了,遇上‘干黄梅’,整个梅雨期间几乎没有下雨,最近的几次雷阵雨也没下在这里。”
20多天来,吴老伯每天凌晨4点起床,从山脚下打水注入蓄水池,奔波往返数次,傍晚时分开始给茶树果树浇灌,一直要忙碌到晚上8点以后。“本来这段时间是每年的农闲季,只需上午打点农药,下午就避暑休息了,现在只能起早贪黑,尽量减少些损失。”
据悉,现年56岁的吴老伯家中共有15亩茶树和20亩果树(包括枇杷、桃子、板栗)。经此旱情,茶树果树损失较为严重。
秉常村位于太湖生态岛的东南角,这里的旱情同样不容乐观。村民黄女士平时在苏州市区工作生活,旱情发生后,为尽量减少损失,她请假返回家中协助父母抗旱。
“我们家的早茶树绝大部分死掉了,种在光照充足地方的小叶种茶树也都枯死了,死掉的大概占茶树总数的三成。150棵枇杷树也有30棵是救不活了。”黄女士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近期她和父母都是凌晨3点半就起床去抗旱,中午休息一个小时左右,下午继续上山,一直到晚上七点左右回家。“前段时间刚开始抗旱的时候,晚上十一点回家都是常态。”
△村民抗旱 吴中发布供图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了应对旱情,金庭镇积极行动,广泛动员组织各方力量,积极调配周边区域物资,全力投入抗旱工作。党委政府统筹调度抗旱物资、电力供应、人员保障,全力以赴与百姓共抗旱情。镇班子领导、镇村干部全部下沉一线,24小时在岗,实地查看旱情,与广大村民一起出谋划策,全身心投入抗旱工作。
由于太湖水位偏低,部分内河水位下降,造成村民取水困难。相关村社区及时组织挖掘机等大型机械,对仰坞里等处河道进行疏浚、清理,引入太湖活水,确保村里引水上山水源充足。在清理河道疏通水系的同时,部分村利用地理位置优势,在通湖内河口做好筑坝囤水工作,提高内河水位,解决抗旱水源问题。
镇环卫所、森林消防队等单位调用洒水车、消防车等设备,就近抽取水源,对部分自然水系无法直达的蓄水池进行补水,保障村民抗旱用水。镇水利水务站借出水泵、水管,并向上级单位借调12寸机电泵若干,用于帮助村里输水运水。此外,农林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发放宣传册,对茶农果农做好抗旱技术指导,提出茶树、果树抗旱保绿措施建议。
目前,金庭镇通过翻水补水、引水上山、车辆转运等方式,每天供水量近8万立方米,浇灌面积覆盖5.6万余亩,基本保障农业抗旱用水需求。
△晒到卷曲干枯的树叶
为什么金庭镇地处太湖之中,还会缺水?现代快报记者从专家处获悉,相比周边乡镇,金庭镇地形特殊,主要以丘陵山区为主,茶叶、果树等农作物也大多种植在山坡上,以旱情最为严峻的罗汉坞为例,坞口高程就要30米左右,水系无法直达,平时灌溉主要靠蓄水池。正常情况下,自然降雨即可满足灌溉需求,但是今年梅雨季节基本无降雨,此后更是连续两个多月晴热少雨,蓄水池水位偏低。许多山坞上山道路狭窄,仅可供电瓶车上下,因此蓄水池也只能靠人工补水,效率较低。
也有网友提出可以通过人工降雨抗旱,对此专家表示,人工降雨首先需要有合适的气象条件,空气中湿度、云系达到一定标准,才有可能实施。其次,人工降雨要发射增雨火箭,涉及空域管制等因素,有一套审批流程。据悉,目前气象部门已经在金庭镇选好人工增雨点位,只要条件成熟,随时开展人工降雨作业。
(编辑 陈海静)
- 江苏
- 2022-08-16 18:22:49
- 江苏
- 2022-08-16 18:22:13
- 江苏
- 2022-08-16 18:21:33
- 江苏
- 2022-08-16 18: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