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诗
【清】叶燮 撰
孙之梅 周芳 注释
凤凰出版社
2020 年 12 月
内 容 简 介
叶燮在吴中讲学时,吴中论诗的人多以宋代诗人范成大和陆游为宗法对象,但又只学得范陆二人的皮毛。清初诗坛,延续着明中期的宗唐、复古之风,模拟的风气相当浓厚。
出于对诗坛风气的不满,叶燮创作了《原诗》,对诗歌的源流正变盛衰等问题进行阐述,力图建立一个易明可学的诗歌理论体系,以此促进诗风的转变。
来看看叶燮的部分观点:
《诗经》是中国古诗的源头,汉、魏、六朝、唐、宋、元、明等历代诗歌都是支流。
他否定了时代盛衰影响诗歌盛衰的观念,将 " 时运 " 与 " 诗运 " 相分离。
诗歌批评要做到人品和诗品相结合," 古人之诗,必有古人之品量。其诗百代者,品量亦百代。" 人的品量决定诗品,诗品高下取决于人品。
他特别推崇杜甫、韩愈、苏轼。他认为," 杜甫之诗,独冠今古。" 只有韩愈、苏轼的才力能与杜甫抗衡,鼎立为三。
不过,他也有一些观点,显然不符合历史事实,甚至偏激、有失公允。比如:
在评价历代诗评家时,对锺嵘、刘勰评价过低。对严羽、高棅、刘辰翁更是严厉指责,认为这三人应对诗道的衰微负责。
在评论六朝诗歌时,过分推崇谢灵运而贬低曹植。
显然,《原诗》是存在局限的,但这并不影响《原诗》的理论高度,它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诗学著作。有人认为,《原诗》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继《文心雕龙》之后最优秀的诗论著作。
《原诗》的基本精神,被叶燮的弟子沈德潜和薛雪继承。沈德潜的《说诗晬语》和薛雪的《一瓢诗话》中,很多内容是叶燮诗论的再现和延续,近代批评家刘熙载的《艺概》也对《原诗》有所吸收。
作者简介
叶燮(1627 — 1703),字星期,号己畦。晚年寓居吴江横山,被称为 " 横山先生 "。
叶燮生于书香世家。父亲叶绍袁是明天启年间进士,曾任工部虞衡司主事,后来因难忍官场污浊,以母老为由告归,明清易代之后落发为僧,隐居不出。母亲沈宜修是女诗人,著有《鹂吹集》等作品。叶燮兄弟姐妹共十三人,都擅长吟咏。
叶燮康熙五年中举,康熙九年中进士,五年之后选扬州府宝应县知县。他上任之际,正值三藩之乱,而宝应是南北要冲之地,军事供应应接不暇,又加上大运河泛滥,水灾侵袭,民不聊生。叶燮一方面要应付差事,一方面要疏解民困,左支右绌。他极力经营,但最终因性情伉直,不谄事上官,不到两年就上官以贪污参劾而罢官。
叶燮罢官后,遍览四方山水,足迹至泰山、嵩山、黄山、天台山、雁荡山等名山。寓居吴县横山后,设馆讲学。著名的诗论家沈德潜、薛雪都是他的学生。76 岁时,叶燮携带三个月的干粮,前往会稽、五泄游览,尽兴后才回家,回来之后就生病了,第二年辞世。
现代快报 + 记者 刘静妍 整理自江苏文库 · 精华编之《原诗》前言
(编辑 吴嫣然)
- 江苏
- 2022-07-19 22:01:12
- 江苏
- 2022-07-19 21:27:58
- 江苏
- 2022-07-19 21:25:14
- 江苏
- 2022-07-19 2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