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记者 曹德伟)“40℃怎么了,有突发警情那也得上啊!不过夏天接到的警情里还是处理马蜂窝比较多,昨天一天五起里有两起。”7月12日、13日,江苏省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包括南京、镇江、常州、无锡等省内多个城市最高气温都在40摄氏度以上。看着手机上的天气预报,消防员任绪杭淡淡地说道。
现任镇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润州大队南山路消防救援站火灾救援一班班长的他,救援经验丰富,数百次出入火场,不过夏季里,他和他的战友们更多是奔走在灭蜂的路上,俗称“清蜂侠”。在这个热到“犯规”的天气里,现代快报记者走进消防站,体验他们的一天。让我始料未及的是,2天6起警情里,5起都是灭蜂。
△记者体验消防员的一天
学校里有个马蜂窝
“现在天气太热了,为了保证体能,我们都是错时训练,早上5点半开始跑步,21分钟内跑完5公里,到了下午4点以后,继续开始体能训练,光跑步每天至少10公里。”上午9点,南山路消防救援站指导员周旷宇带我参观了一圈介绍起一天的日常。遇上警情,他们需要35秒内集结完毕,发车出动。
“叮叮叮!”上午9点56分,突然一阵急促的警铃响起,当天的第一个警情来了,消防车随即发动准备出发,“是学校里有个马蜂窝!”通讯员江毛伟在确认过指挥中心指令后,大吼道。“一起去吧!”任绪杭喊我上了车,“衣服车上换。”
前往处警的路上,江毛伟和报警人取得了联系,确认好了具体位置,我们几人则很快换上了抢险救援服。
10点04分,到了学校门口,一下车,骄阳似火,热浪迎面扑来,“这么热的天,这个长袖长裤也太热了吧。”我忍不住发问,“这还不算什么,一会穿上防蜂服会更热,那里面密不透风,只有透明的面罩透气,穿个5分钟就受不了了。”
△任绪杭在灭蜂
20分钟处理完后像做了个“汗”蒸
忍受着烈日的炙烤,我们一行人来到了报警人所在地。“就在那,你们看,前几天它还没这么大,但现在越来越大,马蜂越来越多,太吓人了!”一见到我们,报警人赶紧说明情况。
没怎么见过马蜂窝的我着实吓了一跳,头顶三四米高的玻璃顶上赫然“长出”一个脸盆大小的马蜂窝,几只马蜂进进出出、忙忙碌碌。
“你跟他们一起进到玻璃房里,把门关好,我们马上要开始水攻,把它打下来后再火烧处理。”任绪杭嘱咐我进到教学楼里,他的战友史童杨则穿上防蜂服,架好高压水枪开始冲击。
没几下,马蜂窝便被冲毁,上千只马蜂们四处乱窜,可不一会儿,在原先的巢穴位置,幸存的马蜂又慢慢聚集飞了回来。
“把杀虫剂拿过来,再给我们个打火机。”看来水攻并不能彻底解决,还要配上火攻。此时江毛伟接替战友重新穿上防蜂服,佩戴好防护装备后,架上梯子,利用自制喷火器(杀虫剂加打火机)对准马蜂窝处进行喷射,将残留的巢根铲除干净。
我看了下时间,整个过程耗时约20分钟,看到吓人的马蜂窝被消防员们清除,报警人连连道谢。处置完毕,江毛伟脱下防蜂服后,汗如雨下,“里面真的太闷了。”
“你别看处置过程不长,但防蜂服密不透风,高温下长时间穿容易出现中暑,所以通常我们会避开高温时段并且严格控制救援时长,轮换作业。”回程车上,任绪杭告诉我。由于马蜂白天活跃,通常这样的警情会放在傍晚处置。
短短半小时,对我来说已仿佛过了半个世纪。由于出发得匆忙,没带水的我脱下抢险救援服后热得只能张大嘴巴喘气呼吸缓解,额头上的汗水直往眼睛里钻,辣得睁不开。旁边的几名消防员们脸颊、额头、眉毛上豆大的汗珠直冒,身上的蓝色短袖早已浸湿。“怎么样,这个‘汗’蒸没试过吧?”任绪杭调侃道。
2天5起,处理马蜂窝要当心
处理马蜂,任绪杭说消防队里个个都是能手。“夏季是马蜂的繁殖期,也是警情的高发期,差不多平均每天都有一两起。”这一说法得到了印证,在我“蹲守”的两天里,该站共接到6起警情,其中5起都是和蜂有关,有的马蜂在学校筑巢;有在蜜蜂在公园木屋墙壁上安家;还有的蜜蜂不筑巢却大量聚集在小区入口处……而我也从镇江市消防救援支队了解到,2022年6月截至目前镇江全市已有241起相关警情记录。
“处理这样的马蜂有没有危险?”我问,“危险还是有点的,要防止被马蜂蜇伤,夏季还要防止高温中暑。”任绪杭告诉我,“但这已经是我们的任务里危险系数比较小的了,如果市民们在生活区附近发现马蜂巢穴,没有完善的防护装备切勿自行摘巢,防止被蜇伤。而如果不小心被蜇伤了,则应第一时间检查伤口。”任绪杭补充道,如果马蜂尾针残留在皮肤内,要及时用镊子、夹子将尾针拔出,立刻用肥皂水冲洗,一旦出现疼痛难忍、呼吸困难、头晕、恶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晚上7点,我离开消防队的时候,任绪杭和战友们又开始了健身房打卡日常,“我们不是万能的,但没有好身体是万万不能的。”
(编辑 李蔚蔚)
- 江苏
- 2022-07-15 21:43:09
- 江苏
- 2022-07-15 21:26:39
- 江苏
- 2022-07-15 21:20:05
- 江苏
- 2022-07-15 21:1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