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一条大河波浪宽丨苏沪鄂渝四地联动,代表委员共话“长江大保护”







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在“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背景下,围绕长江发展与保护的新路径越发明晰:协同共生、互促共进。5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连日来,“长江大保护”也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就此,现代快报+ZAKER南京联合上海澎湃新闻、楚天都市报、上游新闻•重庆晨报两省两市四家媒体,推出“四地联动·代表委员‘护长江’”专题访谈,邀请四地代表委员围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以及如何开启长江经济带更高质量的发展等,建言献策。

【江苏】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超:

立法管控污染源,做到科学精准治理

△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河海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王超

“长江全流域我跑了8次,从上游的沱沱河到我们的长江口,江苏段跑了更多。这几年通过江苏省委、省政府和沿线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长江江苏段水质明显改善。”王超代表告诉现代快报记者,这些年来,他调研走访了很多地方,亲眼见证了全国水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可以讲这一年多来的水质变化,是我从业30多年来,变化最大的一个阶段。”

目前,长江保护立法正在积极推进中。作为水环境领域的专家,王超代表曾建议,长江保护立法中要通盘考虑长江上游的梯级水库开发,以及长江中下游沿岸城市、农田农村的污染排放。“我认为这些内容也要加入到条款中去,通过立法来管控这些方面的污染源。”

王超代表注意到,目前我国工业企业废水、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依法做得比较好,但农田农村水污染治理比较薄弱,希望结合农村实际,做到科学精准治理。比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十分富饶,沿岸农田众多,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较大。“更多开展农田农村水污染治理,是未来长江中下游的核心点和发力点。”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

加快搬迁化工污染企业,还长江“绿颜”

△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刘璠

近些年来,长江上中下游都取得了明显的治污成果。“江苏处于长江下游,我们对长江生态治理感受更加深刻。”刘璠代表告诉记者,来自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主要入江支流45个控制断面优Ⅲ比例为95.6%,同比提高17.8个百分点,无劣Ⅴ类断面。1-4月,江苏省长江干流总体水质为优,10个断面水质均为Ⅱ类。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为长江生态保护“让路”,长江沿线多地纷纷出台政策,搬迁化工企业及园区。比如,江苏在2018年就曾发文明确,严禁在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新建布局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鼓励距离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岸线1公里范围内、具备条件的化工企业搬离1公里范围以外,或者搬离、进入合规园区等。

对此,刘璠代表建议,加快搬迁两岸重污染化工企业,修复好长江生态资源。而化工企业搬迁后,一江清水浩荡东流,离不开上中下游的协作。他建议,各地要充分利用好长江沿线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旅游休闲和绿色经济,“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这样才能实现在做好大保护的情况下,将美丽的长江留给千秋万代。”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

一体化思维推进长江大保护

△ 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

“我认为要以一体化的思维协调推进长江岸线依法科学治理。”施卫东委员认为,长江大保护的实现,需要在一体化的思维基础上促进制度完善。

施卫东委员建议,第一是要加快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形成长江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通过完善的法律体系,对生态岸线与生活岸线实施严格的建设控制,对生产岸线、港口岸线依法进行资源整合、转型升级,切实提高长江岸线资源的保护能力和保护水平。

“第二是一体化思维,应以规划引领促进岸线资源保护。”施卫东说,应该加快推进沿江省市地方规划体系修编和对接,增强岸线及腹地产业的联动性,促进岸线与腹地产业协调发展;制定沿江重化工企业绿色转型专项规划,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为主攻方向,推进两化融合与智能制造,实现重化工绿色转型。

第三是加快优化岸线治理体系。建立以国家长江办为主导,整合交通、土地、环保等部门,协调沿江11省市,形成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的体制机制;成立多元主体的观察员小组,设立包括水质、生态、排放、防洪、可持续发展规划等技术和专业协调工作组,构建治理、环保、防洪和发展融为一体、统筹兼顾的科学治理体系。

【上海】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

形成联动治理的机制,为长江大保护做贡献

△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王美华

“我们长三角地区应该携手,形成联动治理的机制,为长江大保护做贡献。”5月23日,王美华委员如是说。

“长三角一体化布局的加速,必将推动长三角区域环境保护规划一体化的发展。”王美华委员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在为水体污染治理提供良好前景的同时,也提出了诸多挑战。为此,长三角地区应该携起手来,在水体污染治理方面形成联动机制,为长江大保护做贡献。

 针对这一问题,王美华委员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第一,强化顶层设计,共享信息数据,优化调度,加强联防联控。明确规划边界,以流域为治理单元确定长三角区域总体目标、以及区域省市各自的目标,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进行协调和平衡。比如,结合智慧水务建设,逐步构建一体化监管体系,共享严重失信企业信息,实施联惩联奖措施,杜绝污染企业在地区间的转移;第二,采取系统治理手段,采用控源、截污、内源控制、生态修复,活水保质技术路线,实现源头、过程、末端全过程的控制;第三,加快补齐城镇污水处理相关设施的短板,实现城镇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

【湖北】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徐旭东:

通过生态立法和规划修复长江生态

△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导徐旭东

徐旭东委员最关注的是,长江流域物种多样性和生态修复的进程。他表示,由于历史上一些无节制的开发,长江的物种多样性受到过严重的破坏。鱼类的大量减少,使得食物链顶端的江豚、白鳍豚等珍稀水生生物处于濒危、极度濒危状态。其中白鳍豚已经消失多年,江豚也只有1000多头。

“水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就很难恢复到当初的状态。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生态修复刻不容缓。”徐旭东委员说,在“长江大保护”战略下,长江的生态得以修复。水生所专家曹文宣等倡导的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今年也成为国家行动。他表示,中科院水生所一直在积极研究珍稀水生生物的种群恢复和迁地保护。在石首的天鹅洲长江故道,江豚的数量已经达到80多头。“明年开始的全流域禁捕,将为鱼类种群的回增提供宝贵的休养期。”

徐旭东委员建议,实现长江生态修复,首先需要进行生态立法,上下游协调行动,建立生态补偿、协同治污等一系列机制。其次在进行沿江开发时,还应将生态规划也列入前期规划中,确保不因开发破坏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璋:

设立长江经济带发展基金

△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兴发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璋

李国璋代表建议,中央财政设立长江经济带发展基金,并引导社会资金参与,鼓励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在生态长江建设项目上给予专项贷款支持,在规模和贷款期限上予以倾斜。“政府要做好引导与支持,企业自身也要积极作为,抢抓产业转型机遇,注意在建设新项目的过程中,用增量消化存量矛盾。”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监利县新沟镇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顾想平:

保护长江,对流域内支流治理势在必行

△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监利县新沟镇向阳社区党支部书记顾想平

保护长江,对流域内支流治理势在必行。顾想平代表提出关于推进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的建议。

“加强四湖流域综合治理,不断提高流域防洪排涝标准,缓解上下游防洪排涝压力,增强防御洪涝灾害能力,优化流域生态环境,对保障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顾想平代表介绍,四湖流域是指长江中游一级支流内荆河流域,地处长江、汉水之间,因境内有长湖、三湖、白鹭湖和洪湖四大淡水湖泊而得名。流域地跨荆州、荆门、潜江三市,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和水产品基地。

由于靠近长江,过去非法采砂、化工围江等破坏环境的现象较严重。近几年来,通过沿江岸线整治、退垸还湖、统筹城乡生活污染治理等措施,荆江两岸发生了巨大变化。

顾想平代表建议,国家有关部委将四湖流域骨干河渠项目纳入“十四五”规划,并在中央投资安排上予以支持,推进项目尽快实施。

【重庆】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

保护一江清水、两岸青山,上中下游协作十分重要

△ 全国人大代表、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谢德体

每年,谢德体代表都会沿着长江走一二十次。通过长期调研,他发现长江流域水质总体良好,但局部水域污染较严重,农村地区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今年两会,他准备了关于组建“长江上游生态保育与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建议中提到,长江上游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水源地,也是扶贫攻坚重点区域、西部开发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核心区域,实现该区域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沿江省市的协作,未来只会变得更加紧密。”谢德体代表认为,要保护母亲河的一江清水、两岸青山,上中下游协作也十分重要。这些年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建立了“1+3”省际协商合作机制。此外,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及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署框架协议,决定建立长江经济带11+1省市环境资源审判协作机制,则从司法层面展开协作。

“实现合作,其实可以从跨界河湖联防共治的角度入手。”今年4月29日,川渝携手设立的川渝河长制联合推进办公室正式组建。“这标志着,川渝两地在携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跨界河流联防联控也迈出了合作创新的一步。”谢德体代表介绍。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国东:

加快长江保护法制定和出台

△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余国东

“保护好长江母亲河和三峡库区,事关重庆长远发展,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余国东委员建议,国家加快长江保护法制定和出台。

“水污染防治是系统工程,既要只争朝夕,更需久久为功。”余国东委员指出,除了国家层面加快立法,地方也要因地制宜制定出台水污染防治地方法规,特别还要加强三峡水库消落区立法管理,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法律遵循。

同时,他建议加快推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水污染防治领域的运用,推进视频监管系统、水质自动站监测数据实时监控系统建设。同时,加快推动建立跨省(市)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调动流域上下游省(市)水质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鹿伟 熊平平 徐红艳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栾晓娜

楚天都市报记者 黄忠 陈倩 周萍英 刘丁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王梓涵 王倩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