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江苏 > 正文
传统文化也要成为“流量担当”!全国人大代表柯军建议,组建国家级5G数字戏曲实验室

现代快报讯(记者 徐苏宁 鹿伟)600年昆曲如何“破圈”?柯军花了20年探索创新的“素昆”,让观众爱上了“最传统最先锋”的文化艺术。作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演艺集团总经理、省文联副主席(兼),柯军十分关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的建议均与传统文化有关。其中包括建议组建国家级5G数字戏曲实验室,打造一支推动戏曲数字化的“国家队”,让传统戏剧也能吸引年轻观众,成为“流量担当”。



△柯军 图片来源:曹伟 摄 

技术加持,建议组建国家级5G数字戏曲实验室

戏剧不能困在剧院里,要不断尝试全新的方式。2020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以线下实体、公共聚集为主要运营模式的演艺行业踩下了“急刹车”。随之而来的是,文艺院团通过云平台直播的方式进行了全新的尝试,成功打造了“云剧场”。这些,也给传统文化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些启发。

“中华传统文化要深入人心,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柯军表示,当前传统戏曲发展面临“四难”困境:抢救难、演出难、宣传难、传承难。如何让戏曲更快更好地“触网”,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喜欢?柯军建议,要紧紧抓住5G这个重大技术风口机遇,认真研究谋划组建,打造一支推动戏曲数字化的“国家队”,组建国家级5G数字戏曲实验室。

“全国348种戏曲种类亟待加强数字化研究,组建国家级5G数字戏曲实验室就是以数字化方式推动传承传播的全新模式,正式开启这片未知场域的‘金钥匙’。”柯军说。

让观众DIY,戏曲文艺团体可将资源共享

“坚持全维度记录、多维度应用。”柯军认为,这个实验室就是要以数字化方式推动传承传播的全新模式。实验室要对戏曲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进行全维度完整记录,通过数字化技术解构,突破舞台的限制,加快传播的广度,加强传承的深度。通过逻辑算法网罗讯息,形成戏曲知识图谱,搭建数字戏曲基因库,将孪生技术、混合现实技术向虚拟人物、数字戏曲机器人应用展开研发。

同时,通过MR(混合现实技术)结合4K等技术复原、抓取并呈现旧时影像细节动作、眼神和情绪。利用5G技术挖掘戏曲特质,用数字方式推动“互动式体验戏曲”以及“共享式数字戏曲平台”,让更多的大中小学生以及职场人员喜欢上戏曲。

如何培养大家对戏曲的喜好?柯军建议,戏曲文艺团体可将资源共享,群众可将元素随取随用,运用逻辑算法分析受众群喜好,生产并推送受众感兴趣的内容,逐渐培养群众戏曲欣赏习惯,实现文艺普民惠民。

尽快建高校戏曲课堂,让学生在线学习地方戏

包括戏曲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传承和发展,如何吸引年轻人的兴趣,这是柯军一直关注的话题。他建议尽快落实高校戏曲课堂建设,“这是强调了多年的话题,但是目前仍有地方高校未能落实开设具有一定专业水准和美育价值的戏曲通识教育课程。”

如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接触戏曲?柯军建议完善线上课程体系,并与高校选修课紧密挂钩。“戏曲本是高度依赖地方声腔和地方文化的艺术样,除了京剧、昆曲等全国性剧种以外,其余诸如鉴赏和研究汉剧、黄梅戏、越剧等地方戏的课程受地域之限,难以走进全国大专院校,在线课程能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地方戏,丰富高校戏曲课程的内容。”

校园传承版《牡丹亭》舞台艺术教育实践项目是北京大学昆曲传承与研究中心2017-2018推出的重点项目,在高校圈中具有较大的影响,这是戏曲院团与高校合作的一次有效实践。柯军也建议推动二者合作开展校园传承版大戏的学习与演出。

“以往的成功经验表明,积极推动此类项目的开展,将带动大量有志于此的青年学生参与其中,有助于培养大批热爱昆曲、能够推广昆曲文化的高学历精英人才。”柯军认为,此类举措同时能够引发青年学子对于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让高校学生切身体会传统文化魅力,将校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功能发挥到更大。


相关推荐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