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的江心洲岛面积15.3平方公里,目前集聚38个高密度居民小区、15家建筑工地、6家商业综合体、9家企业园区和320多家“九小场所”。为了防患于未然,南京江心洲街道建立应急消防一体化工作站,创新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体系。
△ 江心洲全面完成住宅小区消防设施自查
江心洲街道突破传统体制壁垒,将安全生产、消防、燃气、防灾减灾、应急救援、食品安全等职能深度整合,构建“1室3队N员”(即1个综合协调室、3支专业巡查执法队、N名专兼职安全员)高效协同架构。创新推行 “三三制”(构建三大体系、建立三重机制、推进三项创新)和 “321360”工作法(压实3方责任、借力2支外援、用好1个平台,统筹“3股力”、落实“六个一”、安全“零事故”),解决了过去多头管理、资源分散、边界盲区等问题。
江心洲街道相关人员介绍,“九小场所”推进隐患动态清零,通过多部门联合执法,累计开展检查26次,清理违规住人场所14处,拆除占用消防通道障碍物9处,确保生命通道全天候畅通。推广配备锂电池灭火器、消防呼吸器、强光手电等专业消防设备,提升场所自救能力。组织开展消防培训28场,覆盖从业人员1200余人次,有效增强应急处置能力等。
居民小区推行“疏堵结合”治理模式,全面完成住宅小区消防设施自查,维修更新设备137处。整治飞线充电43处,新建充电桩268个,有效解决充电难题。划设消防通道标线3600余米,清理占道车辆47辆,疏通楼道杂物396处。创新采用“排查整治+宣传教育+机制建设”三位一体模式,推进充电区域标准化建设,实现防火分隔、烟感喷淋、防火门“应设尽设”。组建消防快速处置队,配备新能源消防设备和电动自行车,建立“快反快处”机制,通过定期演练提升应急能力,实现全岛覆盖。
△ 无人机进行巡查
商业综合体实行安全责任到人制度,6家运营单位全部签署安全承诺书、制定应急预案,开展演练9场。对餐饮后厨等重点区域开展突击检查12次,责令2家隐患严重商户停业整顿。完善应急疏散系统,整改安全出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问题47处。严格执行大型活动报备和客流管控措施。
建筑工地实施从严监管,设置标准化防护设施,实行作业前验收许可制度。每日开展高空作业巡查,发现隐患立即整改。动火作业实行“三证一监管”,分级审批、全程监护,配备专职监护人员和灭火器材,采用热感应监控系统实时监测。
今年以来,通过这一创新体系累计排查并推动整改各类安全隐患逾700处,安全隐患发生率同比下降83%,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江心洲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保持“瞪大眼、狠下心、抓落实”的工作态度,不断完善“防住重特大、盯着小而险、消除空白点”工作机制,推动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通讯员 建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赵丹丹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