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原来是采砂区,如今彻底变样,成为集养殖与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平台。游客可欣赏水库风光,也可观赏锦鲤群游。”站在东海县石梁河水库边,连云港市交通集团工程部部长王永波指着水中六边形的主平台自豪地说。
记者看到,主平台通过5条近30米的浮桥连接5个圆形网箱,采用现代化渔业养殖技术,投放了约1万尾鳙鱼、鲢鱼等滤食性鱼类来净化水质,试养了800尾左右的鸭嘴鱼提升渔产品的附加值。正是这种“养殖为基、多元拓展”的思路,让平台焕发了多重活力:从渔业知识的科普课堂,到亲子互动的欢乐空间,再到游客钟爱的垂钓、游船打卡点,丰富的体验场景生动诠释了农旅融合的深层内涵。
生态之变,“四大攻坚战”换回绿水青山
石梁河水库,也称海陵湖,位于苏鲁两省的东海、赣榆、临沭三县(区)交界处。“作为江苏最大的人工水库,石梁河水库不仅担负着承接上游洪水的重任,还具备调洪蓄水功能,为下游90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提供保障。”在海陵湖水情教育基地,讲解员声情并茂地讲述水库的作用。
站在石梁河水库观景平台眺望,水平如镜,雄伟壮观的泄洪闸横卧湖面之上,周边绿树成荫。几年前,这里还是采砂船轰鸣、网箱密布的“生态灾区”。
20世纪80年代开始,石梁河水库中优质的黄砂资源逐渐被开发利用。在采砂高峰期,水库岸线曾拥挤着90多家采砂码头,采运船只1800多艘,从业人员超万人,给资源环境带来严重破坏:采砂船大量机油泄漏排入水库,百姓抱怨“连捞上来的鱼都有柴油味”;运砂车辆掀起大量扬尘,“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成为当时真实写照。“周围群众苦不堪言,信访事件层出不穷。”石梁河镇党委副书记何锋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深入贯彻“两山”理念。面对历史遗留的生态欠账,自2019年起,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打响无序采砂治理、无序私布网箱整治、“三无”(无船名船号、无船舶证书、无船籍港)船舶治理、“两违三乱”(河湖违法圈圩、违法建设,乱占、乱排、乱建)整治等“四大攻坚战”,曾经的满目疮痍逐渐蜕变为如今的青山绿水。“这里是水库延伸出的航道,采砂船曾将砂石卸在两岸,现在已经变成景观河流。”连云港市石梁河水库管理处副主任张圣文带着记者来到水库边一条河道边。清水碧波上点缀着绿色浮萍,微风拂过漾起层层涟漪,两岸堆砂场已被青草、灌木与乔木交织成的自然绿毯覆盖。
景观之变,催生文旅融合新活力
随着综合治理“组合拳”见效,2020年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一、二期工程启动,库区颜值稳步提升。
驱车行驶在55公里环湖防汛抢险路上,沿线特色示范点各具亮点:渔人码头划分湿地观赏、亲水景观等多个功能区,供民众沉浸式体验湖光山色;凤凰水岸建成1556平方米香水百合三级台阶及多种景观步道;亲子互动园依托窑厂遗址,打造生态亲子研学互动空间;垂钓中心及房车露营地则将8辆公交车改造成特色房车,并融入水库“石小海、喵小良”IP形象,尽显生态活力。
“石梁河水库周边建成3000亩生态湿地公园,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20多万株,吸引白鹭、野鸭等30多种鸟类栖息。今年1—7月,水质优良月份比例达100%。”东海生态环境局水污染防治科科长王正扬告诉记者。2024年,石梁河水库获评全国“十年回响河湖之变”典型案例第一名。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催生文旅融合新活力。
今年5月,石梁河有机鳙鱼·2025江苏东海海陵湖生态半程马拉松开赛,不仅为全国1500多名跑友带来酣畅淋漓的运动体验,也带火了青松岭森林公园、东海君澜温泉酒店等东海特色文旅项目。自2022年以来,石梁河水库已举办龙舟竞赛、第二届海陵湖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市县设立直达石梁河水库的旅游专线,我们正在深入挖掘盐、茶、戏剧民俗以及水利文化,努力把石梁河打造成连云港的第三张旅游名片。”东海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体育科工作人员张新宇介绍。
6月,位于石梁河水库畔黄金沙滩的星光渔火野奢休闲营地试营业,这是石梁河水库生态修复二期工程首个文旅项目,将打造成一个集纯生态、深体验于一体的滨湖“微度假”目的地。主理人罗小燕透露,营地最大的特色是“临湖露营”体验,近期预订量显著提高,客源范围不断扩大。
产业之变,打造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好环境成为好产品,好风景变为新经济,石梁河水库环境的改善直接惠及周边30万群众,生动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理念。
库区发展起生态渔业,年产有机鱼虾超万吨。“现在养的鱼,个头大、肉质嫩,品质是越来越好了!”东海县石梁河镇北辰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当地生态渔业养殖项目的带头人周作成开心地说。凭借优于市场的鱼品质量,浙江等地的客户专程过来采购,他每年的鱼销量超20万斤。
石梁河镇积极发展家纺、机械等产业,积极引导渔民“洗脚上岸”。“以前我在石梁河水库捕鱼,后来无序网箱被清理了,我被安排到镇上的矿山机械厂上班,从小区步行到厂里只要五六分钟,非常方便。”石梁河镇南辰社区58岁的移民户郭有涛对工作现状格外满意。库区乡村振兴产业园内有48家企业,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6亿元,园区共用工1200多人。
依托优质水源,当地葡萄、蓝莓等水果产业年产值超2亿元。在连云港市东海县石梁河水库环湖路南端,一座金属框架搭建的拱形门上,“任洁蓝莓农场”6个字格外醒目。农场主任洁和丈夫曾在石梁河水库以采砂为生,随着当地环境整治工作的推进,他们放弃传统生计,承包50亩果园,年销售额从最初的几万元增至如今的几十万元,生态种植的“甜头”越来越足。周边不少农户也开始种植葡萄、草莓、黄梨等水果,昔日的采砂区正蝶变为充满希望的“花果山”。
如今的石梁河水库,既是润泽一方的“生态明珠”,也是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它以一泓碧水滋养着沃野田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绘就一幅业兴村强、民富景美的崭新画卷。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杨民仆
图片:受访者提供(除署名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