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中国贸易“朋友圈”,何以“繁花似锦”?


8月2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传来消息,“十四五”以来,海关对外签署合作文件519份。我国已成为全球157个国家和地区前三大贸易伙伴。国际合作共赢新优势更加凸显。

当今世界,逆全球化思潮暗流涌动,保护主义抬头,但中国始终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519份合作文件不仅仅是一纸纸文书,更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坚定承诺,中国正以海关合作为支点,用一个个实打实的开放举措为全球经济注入暖流。中欧班列像钢铁驼队昼夜穿梭,截止2025年6月已累计开行突破11万列,将汽车、太阳能光伏板等“中国制造”送至海外;海南自贸港进入全岛封关运作倒计时,制度创新让“零关税”政策商品目扩容至约6600项;RCEP红利持续释放,东盟国家的水果从采摘到摆上中国超市货架仅需72小时。中国与157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前三大贸易伙伴,这意味着我们不仅仅是贸易往来,更是彼此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能够成为157个国家和地区的前三大贸易伙伴,靠的不是运气,而是实打实的硬核实力。中国制造早已不再是廉价商品的代名词,而是高质量、高科技的代表。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连续8年使用量排名全球第一,背后是强大的创新力破解“绿色壁垒”的成功;中老铁路让老挝从“陆锁国”变“陆联国”,更让“中国标准”的铁路技术成为东南亚新标杆。这些硬核科技与工程奇迹,正是中国制造从“世界工厂”到参与全球标准制定的生动注脚。无论是从新能源汽车到无人机,从5G设备到高铁技术,还是从移动支付到智慧城市,从新能源解决方案到智能制造体系,一系列创新成果正以“中国方案”的名义,成为全球产业链升级的关键引擎。

独行快,众行远。中国贸易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中国的成功,更是一种共赢模式的胜利。中国始终坚持共建共享、合作共赢的理念。2024年,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22万亿元,占我国进出口比重超过一半,与东盟、拉美、非洲、中亚等新兴市场进出口年均增长10%以上。数据的跃升见证的不仅仅是中国的发展机遇,更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发展机遇。在柬埔寨,中企建设的西港特区2024年进出口额占柬埔寨全国总额约7.45%;在匈牙利,宁德时代投资建设的电池工厂,创造9000个新就业岗位;在智利,中国援建的南极站支撑起全球气候研究网络。这些跨越山海的合作实践正是中国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谋共赢的生动诠释。中国正以“共商共建共享”理念,在异国他乡播撒发展种子。

“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站在“十四五”收官的节点回望,中国用 519 份合作文件、157 个贸易伙伴的成绩单,勾勒出一幅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的全球化新图景,为世界经济复苏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中国动能”。未来已来,让我们共同期待在“十五五”期间,中国将和世界续写更多“天涯若比邻”的好故事。(施琮)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