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江苏省镇江市高层次人才“爱国·奋斗·奉献”主题活动现场,镇江市第二批卓越“新农人”、镇江市第三批优秀“新农人”受颁证书。聚光灯下的“闪光证书”,是城市对“新农人”的肯定,更是对人才的执着追求。
近年来,江苏镇江锚定乡村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构建“选、育、扶、用”全链条培养模式,涌现出一大批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时代“新农人”,加快形成了以人才振兴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镇江模式。
注重“选”的精度 优化“头雁”培育机制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对“新农人”的培育,镇江从“选择”的源头,就始终坚持“精准”发力。
近年来,镇江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6部门联合印发《镇江市选拔培养优秀“新农人”计划》,连续两年制定《镇江市培育壮大新时代“新农人”队伍专项行动方案》,已在全市范围选拔13名卓越“新农人” ,48名优秀“新农人”,40名优秀“新农人”培养对象。更在镇江市高层次人才“爱国·奋斗·奉献”主题活动中为他们颁发证书。
“能够入选‘卓越新农人’,让我倍感荣幸。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们‘新农人’的一种认可,更激励我在做好农业产业发展的同时,更多地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为家乡的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出力。”丹阳市陵口镇青禾家庭农场负责人汤磊如是说。
值得一提的是,镇江还积极优化培育机制,把入选的优秀“新农人”纳入市人才“镇兴”行动人才分类目录,享受8项惠才政策。同时,支持优秀“新农人”建设科技创新、试验示范、技术推广等示范基地,支持申报市级乡村振兴产业带头人“头雁”培育项目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项目。此外,镇江市还积极推动优秀“新农人”进入村“两委”乃至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注重在优秀“新农人”队伍中新发展党员,不断加大“新农人”先进典型培养和宣传力度。
拓展“育”的广度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
培育人才,既要有深度,还得有广度。
“我们建立了‘新农人’队伍人才库,对照《江苏省‘新农人’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中的5类‘新农人’(‘新农干’‘新农创’‘新农商’‘新农匠’‘新农服’),梳理细化‘新农人’入库标准。通过对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起底摸排,全市累计储备入库‘新农人’1206人。”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镇江市将定向培养乡村基层“新农人”100人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镇江市农业农村部门还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共建“亚夫新农人学院”,组建“新农创”“新农匠”班级,成立了草莓、稻麦、茶叶、水产等12个亚夫团队,邀请省内外农业专家、优秀“新农人”等45人组成校外导师库,定期开展创业沙龙、创业分享会等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镇江市高层次人才“爱国·奋斗·奉献”主题活动现场,还为丹徒区新农人发展促进会揭牌,而这也是镇江市积极推动涉农板块“新农人”发展联盟全覆盖的一个缩影。
“我们在涉农板块‘新农人’发展联盟全覆盖基础上,成立镇江市新农人发展促进会,制定《镇江市‘新农人’发展促进会2025年度工作计划》,探索建立理事会市(区)轮值工作制度,每季度聚焦政策支持、科技服务、金融助力、产业发展等主题,开展产业辅导、技能培训等‘新农人’交流活动。”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设“新农人”田间课堂,全市共建有各层级实训基地119家,今年将依托区域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打造“新农人”实践所8个左右。
提升“扶”的温度 优化服务扶持机制
推动“新农人”发展,需要扶上马,更需要送一程。
近年来,镇江市农业农村部门深化与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涉农高校合作,搭建科技镇长团、亚夫科技服务团、科技服务超市、星创天地等载体,根据农时和农事需求深入田间地头,为“新农人”提供技术咨询、信息查询、现场指导等各类服务,开展服务3000余次。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近年来,镇江市建立全市“新农人”优质农产品名录,搭建“新农人”产品线上宣传展示平台,举办农村创业大赛等精品赛事,支持“新农人”通过直播直销、电子商务等形式扩展销售渠道。通过推动“新农人”人才库与“苏农贷”名录衔接,引导金融机构为“新农人”提供低门槛、低成本信贷支持,对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优先帮助争取省农担公司最高300万元融资信贷担保,截至5月底,在担余额达12.4亿元,为“新农人”干事创业提供坚实的支撑保障。
社会认可度,对“新农人”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近年来,镇江市在工程系列职称中增设乡土人才专业,设初、中、副高、正高四个层级,支持“新农人”申报获评乡土人才职称,对确有特殊专长、示范带动能力强、业绩贡献突出的优秀“新农人”,优先推荐参评副高级、正高级职称。在此次评选的13名“卓越新农人”中,拥有高级职称以上的就有5人。
增强“用”的力度 优化引领带动机制
优秀“新农人”,是产业发展的排头兵。
近年来,“卓越新农人”魏巧利用天空地一体化数字系统精准巡田种地;“优秀新农人”徐涛学习借鉴丁庄模式,建立“五统一”管理模式,构建“党支部+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户”发展模式,瞄准绿色化、特色化,紧盯“一村一品”发展路线,打造桑葚的品牌效应;“卓越新农人”张奎峰学习赵亚夫生态种植理念,带领合作社及周边葡萄种植户转变种植方式,坚持以高标准打造葡萄示范园,走绿色生态发展之路……
“我们积极发挥‘新农人’在科技兴农、绿色发展上的‘领头羊’作用,用好新入选的水肥药一体化智能装备等部省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载体牵引,将智能农机装备产业链列为全市重点培育的八条产业链之一,推动“新农人”在新品种、新装备、新技术研发推广应用上做好引领示范。”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优秀“新农人”,更应成为联农带农的急先锋。
“卓越新农人”姜雅成立的江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先后带动周边3000多户农民开展食用菌种植;“卓越新农人”华梦丽培育优质草莓“芯”,将技术带到内蒙古等16个省、自治区,免费扶持农户700余户,辐射面积达4.2万亩;“优秀新农人”张志豪、马旭婵夫妻扎根传统制茶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带动700余户茶农亩均增收超3000元……
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在联农带农、共同富裕上发挥着“示范户”作用,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活水。(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夏尉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