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博物知旅”,释放连接古今的多元魅力

□李群

去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看《金陵寻梦·夜瞻园》沉浸式园林实景演出;到南京博物院的老茶馆,听一曲扬剧折子戏……7月4日,由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江苏省文物局主办的“水韵江苏·博物知旅”暑期活动正式启幕。

博物馆作为承载、传播文化历史的主要平台和工具,成为了解一座城市、一个地域乃至一个国家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这个夏天,江苏全省将举办展览、研学、夜游等活动1500余项,推出“拙政问雅·夜苏博”“金陵寻梦·夜瞻园”等博物馆夜游活动400余场;“观天下——万国坤舆全图”“运河奇境”VR大空间沉浸式展览等精品展览257个;“匠心传承·非遗之夏”手工体验活动、“牵着小手品经典”等精品研学200多场。

在裸眼3D、全息投影展示、VR虚拟现实、体感互动等数字化技术的加持下,博物馆在文化传播与共享、增强公众互动性和体验感、提升公共服务效率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前沿科技与传统文化在博物馆上实现了深度的融合。厚重的传统文化可以跳出轻盈的舞步,描绘出“互联网+中华文明”未来发展的广阔蓝海。去博物馆研学,领略历史的辉煌灿烂,在一次次动手制作、一场场参观体验、一项项调研实践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埋进了青少年心田。

文化有根,文明有源。传承文化血脉,不再仅仅是史书中泛黄的记忆。博物馆里记录古人的“精彩生活”,也藏着今人的“诗和远方”,充满趣味又令人遐想。以此来看,“水韵江苏·博物知旅”暑期活动的举办,具有多方面的积极意义。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它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平台。通过将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江苏的传统文化,从而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一活动丰富了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形式,提升了旅游的品质和吸引力。在传统的旅游项目中加入文化元素,不仅能满足游客对文化体验的需求,还能为旅游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当然,要让“水韵江苏·博物知旅”暑期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还需要在活动的组织和推广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创新活动形式和内容,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云锦博物馆看大花楼织机织出寸锦寸金,在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照一照24面不同朝代的龙纹镜;在苏州博物馆里一睹五代秘色瓷莲花碗的风采……漫步于一座座博物馆,它们于静默中诉说沧桑繁华,在方寸间一览千年;亦见证国家的历史,跃动民族的根脉。

“博”与“旅”结合,释放连接古今的多元魅力,“博物知旅”定能成为江苏文化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江苏的文化魅力和旅游风采。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5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