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下午,南京理工大学钱学森学院14名师生党员走进南京离休七所,与七所工作人员共同开展“传承钱学森精神,立志国防献青春”读书分享会活动。这场以《两个身份,一个信仰》为纽带的军地联学活动,既是双方签订“联学共建”协议以来的一次深度互动,更是一次聚焦国防教育、推动有志青年在国防领域成长成才的思想共振。
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航天事业奠基人,南理工钱学森学院是江苏省第一家以钱学森冠名的荣誉学院,是学校拔尖人才培养试验田。自2024年与南京七所共建以来,双方已通过联合党课、实地研学、志愿服务等形式开展活动10余次,形成了“理论共学、实践共促、精神共传”的长效机制。作为“军地携手、红色育人”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本次读书分享会延续了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合作基调,此次以书为媒的对话,将进一步促进青年学子“立志国防、科技报国”的行动自觉。
活动中,双方围绕钱学森先生“科学家”与“共产党员”双重身份的精神内核,结合岗位实践与学业规划展开热烈讨论交流。
南京七所工作人员从国防事业的服务保障视角,分享了书中“科技自立自强”对新时代军地协同育人的启示。“读《两个身份,一个信仰》,深感信仰是个人理想融入家国命运的行动,与钱老及离休前辈们精神相通。我会用心记录和传承好老干部老革命家的红色记忆,使之成为帮助学生成长的鲜活教材。”七所工作人员王聪颖发言。
“钱老的人生选择证明,共产党员的科学理想与政治信仰从来都是同向而行。”七所负责人沈为民在发言中指出,“这与我们军地共建‘思政工作共同体’的初心高度契合。”
“选择要有立场,选择就意味着承担,钱老胸怀祖国、爱党为民的宝贵精神值得我们终身学习。”七所负责人王三中强调。
钱学森学院学生党员则结合专业学习,畅谈“把个人理想融入国防建设”的使命感悟。“从书中的历史细节到身边的国防实践,这次分享让我真正理解了‘科学家精神’的深刻内涵。”钱学森学院武器系统与工程专业学生党员王鑫焘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起点,把学习感悟转化为科研动力,努力成长为“明大德、担大任”的国防后备人才。
“钱老在实验室‘严字当头’的细节让我深受触动,我将在课堂上认真钻研,在实验中严谨求真,以钱老为榜样,从身边小事践行信仰与担当。”钱学森学院鼎新班学生党员徐昊发言。
钱学森学院联合党委副书记王涛寄语在座学生党员,希望同学们以钱老为楷模,胸怀“国之大者”,在基础学科中筑牢数理根基,在科研实践中锤炼创新能力,以“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精神为舵,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拔尖人才。
未来,双方将继续依托联学共建平台,推动“初心党课共上、党建阵地共享、实境课堂共用、业务工作共促、红色文化共育”等特色项目常态化,让红色基因在军地协同育人中持续焕发新活力。
通讯员 周万谦 肖畅 桑媛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龙秋利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