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产业“百花齐放”、“千亿大县”夯实中国经济底盘、“县域游”“乡村游”频频出圈……作为连接“城尾乡头”的重要纽带,县城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也是城乡要素流动的“枢纽站”。
在刚刚发布的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县域富民产业”首次独立成章。放眼全国,我国有2800多个县级行政区,经济总量占到全国近四成,覆盖数亿的人口规模。如何充分发挥县城的连接带动作用、推进新型城镇化,已成为我国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破题关键。
浙江安吉:游客乘坐滑翔伞领略自然风光
“更好发挥县城连接城市、带动乡村作用,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讲话中着重指出要更好发挥县城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今年九大重点任务时,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县域发展给予高度重视,提出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
湖北十堰房县:乡村公路与县城、产业基地互联互通
近年来,多地从实际出发,努力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模式。譬如,安徽庐江县依托合肥市科技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县域科创生态体系建设,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210家,成为牵动当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牛鼻子”;陕西武功县立足当地猕猴桃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电商经济,县域内电商创业、快递物流等相关从业人员已超过3.5万人;浙江安吉县全面实施“千家乡宿”共富工程,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成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践典范。在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等方面,县域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与韧性。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兴,国家强。无论是发展县域经济,还是推动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向广大农村地区延伸,其核心都在于实现城乡优势互补、协同共进,让城乡居民共享发展成果。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随着更多政策红利释放和改革举措落地,各地县域发展将成为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