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起,全国首个规范低空飞行服务管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在苏施行,助力苏州加快打造“空中之城”。
在位于常熟理工学院的民用无人机训练中心,学员们不仅要进行规划线路飞行,还要升级难度,完成物品放置等一系列练习。
在苏州,目前拥有无人机培训资质的机构已有10余家。考证热的背后,也对低空飞行服务的证照管理、实名登记提出了更高要求。从12月1日起,《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开始实施,这也是全国首个规范低空飞行服务管理的行政规范性文件,包括飞行服务、应急服务等五个方面23条内容,填补了低空飞行服务地方立法的空白。
苏州市交通运输局政策法规处一级科员许雅静介绍,规定了要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明确了交通、发改、工信、公安、财政、资规、应急、体育、气象、通信等职能部门的职责分工,市级低空飞行服务监管平台与市有关部门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各地都在争相布局这条产业新赛道。今年以来,苏州也以争创全国低空经济示范区为目标,先后出台《苏州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6年)》等政策,发布了全国首部地方性低空空中交通规则,建成并启用省内首个低空飞行服务中心。
飞行活动协助申请是中心提供的服务之一,依托全国首个市域一体化低空服务监管平台,这里还开展低空交通态势分析等15项事项。
苏州市低空飞行服务中心主任陈怡文介绍,在飞行服务中心的核心运行监控中心,大厅的两边预留的是公共职能联席,主要就是为应急、救援、公安、交通、医疗这些部门预留。这个监管平台引进了“时空胶囊”的技术,给无人机航空器预留了空间以及时间距离,航空器相撞之前,有足够时间给它告警。
在苏州,从打“飞的”游览观光到出差通勤,乘坐直升机已经不是一件新鲜事儿。目前,全市已经建成直升机和中大型无人机起降点近百处,形成各类低空航线超过100条。苏州湾大剧院更是开辟了专线,接驳上海观众到吴江看剧。
新的市场需求也催生出制造业的创新动力。眼前的这套无人机与清扫机器人的组合,是由园区的一家低空AI企业研发制造,只单看其中一个设备并不稀奇,关键是两者之间的“联动”。
星逻智能董事长、创始人兼CEO王海滨介绍,企业研发了全球第一个会打“飞的”的光伏机器人,无人机在空中是一种眼睛,发现问题,后台有一套大数据系统和AI平台来给出消缺计划,这款机器人可以在倾斜的光伏面板上进行吸附和清扫,在很多的巡检场景,比如光伏、风电、电网、安防巡检里是必备的产品。
围绕低空经济产业,今年以来,全市新签约相关项目超300个,总投资超900亿元。
东吴证券计算机首席分析师王紫敬介绍,例如博众精工已投产无人机起降平台的设计制造,以及无人机空地一体化的系统布局,苏州高新出资设立全资子公司,用来承接相关的测试服务业务和园区运营,这些企业明显已经开始在把低空经济作为重要的转型和发展方向,战略上也都有了相对应的部署。
截至目前,苏州已集聚低空经济产业链相关企业约350家,初步形成集研发、制造、销售、运营、服务于一体的产业集群,力争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达600亿元。
来源:苏州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