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对他们予以亲切勉励并提出殷切希望。习近平指出,1951年,包括你们先辈在内的各族代表立碑盟誓,郑重许下同心同德跟党走的誓言。70多年来,各族群众一心向党、团结奋斗,推动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书写了民族团结进步生动篇章。
做“石榴籽”,铸中华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和亲、王昭君出塞、彝海结盟等,使各民族互相了解、互相融合。在历史长河中,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同舟共济、融合发展、共同进步,孕育、培养和形成了一种崇高而朴实的民族团结意识。坚持民族团结意识,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繁荣、昌盛的根本保证。
从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再到党的二十大报告,党中央站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作出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制定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锦绣河山,同心筑梦。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民族经济发展突飞猛进。雪域高原“电力天路”照亮民生光明、云南独龙乡实现“一步跨千年”、“闽宁模式”呈现新气象、新疆和若铁路“千里一根轨”、“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吹响了数字经济的嘹亮号角;从邻里节百家宴,同吃一桌饭、同感民族情,到“村BA”赛事,各族群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融格局不断巩固,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从世界屋脊到天山南北,从西南山寨到塞北草原,从闽宁山水到粤桂大地,少数民族聚居区从政治制度、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吹进了现代化的新风,民族地标焕发时代光芒。
民族“融”业,乡村振兴。在广西柳州,近年来螺蛳粉在移动互联网赋能下,带动柳州当地上下游种植、养殖、电商、文旅等环节增收就业效果明显,其现象级“出圈”使当地一批食品加工企业迅速崛起;在云南普洱,通过推广生态种植、提升制作技艺,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普洱茶名扬海内外;在贵州,通过推广苗族绣品文化、加强技艺传承,绣品产业迅速壮大;在新疆,葡萄干、核桃、巴旦木等优质干果远销国际市场。各族群众因地制宜发展打造特色产业,立足实际闯出增收致富路,民族“融”出乡村振兴新画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浇开民族团结“石榴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希望你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张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