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淮安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速7.1%、全省第二。近3年淮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7.1%,分别高出全国1.6个、全省1.4个百分点。蹄疾步稳的“淮安速度”背后,是一个个重特大项目的招引落地、投产达效,是一家家企业的近悦远来、拔节生长。全市活跃着超17万户企业、超70万户经营主体,有力支撑了这座城市的高质量跨越发展。
“企业是淮安发展的最大动力,企业家是淮安发展的最大功臣。”在日前首次举行的“淮安企业家日”座谈会上,淮安市委书记史志军表示,要坚持把企业和企业家作为发展最重要的资源,不断奏响发展工业、重视企业、尊重企业家的最强音。
追根溯源,焕新“重商基因”
有专家精确考证,1415年7月5日,清江浦开埠,这是淮安由传统农耕城市向商业城市转型的标志性节点。由此发端,淮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地位凸显,迅速成为明清两代全国漕粮转输中心、全国商品流通重要集散地,徽商、晋商等各地商人集聚,深刻塑造了淮安的城市气质。
淮安把城市“开埠日”定为“企业家日”,既是对淮安辉煌历史的一份敬意、对重商亲商基因的一种诠释,更是对企业家群体的最大敬重、最高礼仪。
全力服务好项目、全情礼敬企业家,成为这座城市鲜明的姿态。连续4年,淮安把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暨优化营商环境大会作为“新春第一会”,邀请年度经济人物坐主席台、站C位。定期召开党政亲商会,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不仅是座上宾,还被聘为“顾问”“高参”。
“让来淮投资的企业家享有在家的感觉,让淮安在外的企业家充满回家的愿望。”淮安市提出,政府部门要像家人一样守护在企业和企业家身边,让企业家不为琐事分神、不被杂音干扰,集中精力谋发展、抓创新、强企业。
这份“在家的感觉”,最直观体现在为企服务的“一增一减”。座谈会现场发布“淮安市礼敬杰出企业家若干措施”,在政务服务、安居保障、子女入学、健康医疗、通行便利等方面给予优待。同时现场通报,大力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制定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三张清单”,淮安市2023年办理免罚轻罚案件1.05万件,为企业减负1.95亿元。
重商亲商的文化传统、系列创举,固化为制度性保障。《淮安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今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立法的形式,为企业家提供可靠的发展预期,这是非常领先的理念。”江苏天鹏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锴说,这体现了一座城市对企业家精神的肯定和尊重,也会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增强企业家的使命感。
近悦远来,天时地利人和
近3年,淮安市新落户亿元以上产业项目是“十三五”总量的2倍,去年投资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平均每周新签约16个、新开工10个、新竣工8个。
淮安市委副书记、市长顾坤介绍,淮安拥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叠加的“天时”——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呈“丰”字型在这里汇聚;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加速形成构筑起“地利”——2023年淮安水运集装箱运量全省第一,内河集装箱吞吐量全国第一。
以优质营商环境构建 “人和”,近悦远来的企业家群体成为这座城市最活跃的因子。江苏三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落户洪泽经济开发区,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释放出招商的磁场效应,公司董事长王健康积极招引纺织产业上下游10多家企业入驻洪泽纺织产业园。
“我们不仅要打造苏北的第一个‘灯塔工厂’,还要助力淮安打造‘世界钢帘线之都’。”中天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盛荣生说,钢帘线虽然是个细分市场,却是一个全球性行业,要让全球各地的客户都知道淮安。
去年,淮安新增列统企业数为“十三五”以来最多,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数接近历年总和。淮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淮安提出“4833”的攻坚目标:协议引资额在4000亿元以上,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00个以上,其中5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30个,当年签约项目开工300个以上。
极优服务,重塑“比较优势”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提出规范地方招商引资法规制度,严禁违法违规给予政策优惠行为。新一轮城市竞赛中,打破拼政策的“内卷”,比服务成为胜出的关键。
“淮安的为企服务理念浓缩为‘两句话’——‘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史志军说,前一句话体现诚信和底线,承诺的就必须做到、做好;后一句话体现作风和能力,要像“店小二”一样随叫随到、有求必应,把工作做在实处、做在前面。落户淮安已10年的鹏鼎控股董事长沈庆芳对此深有感触,“企业在淮安持续追加投资,园区从1个到3个,员工从几百人到万余人,年营收从3.2亿元到149亿元,充分证明这里营商环境的优秀。”
“我来涟水项目第一天,就收到开发区负责人短信,如今开发区领导每周都会到项目开办公会。” 淮安阿特斯新能源产业园项目负责人陈必华说,该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签约1个月后实现正式开工,政企协力“快马加鞭”,争取10月18日投产。
“我们在各地建厂,都没有这么快。” 南京高速齿轮制造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胡吉春说,项目落地淮安3年,政府服务的快速响应,帮助企业快速投产,先人一步抢抓市场机遇。
淮安的营商环境在企业家中实现了口碑传播。进入新发展阶段,淮安纵深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构筑新的“比较优势”,打造极简申报、极速审批、极优服务“三极”和交地即发证、拿地即开工、建成即验收、竣工即交付“四即”特色品牌。去年淮安有77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案例获得省级以上表彰和推广,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用时全省最优,重大项目拿地即开工占比全省第一。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仇惠栋
通讯员 袁来 葛高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