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六号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实现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伶仃洋上架通途……近段时间以来,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展现了中国制造的硬核实力。有人说,重大工程是读懂中国的一把钥匙,因为一个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综合国力,都在一个个重大工程中得到集中体现。(7月4日人民网)
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项目是重要牵引和支撑。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上天入海、探秘宇宙,一项项接连问世的重大工程,一个个“身怀绝技”的国之重器,在技术、工艺、材料和智能化水平等方面实现诸多突破,是中国加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生动体现,为持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增添澎湃动力。
重大工程彰显中国自主创新硬核实力。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抓根本,作出“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的重大战略抉择。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工程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从量的累积到质的飞跃,从模仿追赶到同台竞技,一项项重大工程在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中攻破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刷新着中国创新的高度。嫦娥六号任务从发射至采样返回,其间突破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C919的设计研制,我国掌握了民机产业5大类、20个专业、6000多项民用飞机技术;港珠澳大桥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拥有400多项新专利……一个个大国重器的背后,是一座座被攻克的技术堡垒,是我国与日俱增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个大国一步步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真实写照。
重大工程注入经济回升向好强劲动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工程科技是关键一环。重大工程从来不是为了炫技,而是着眼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做强做优,发挥重大投资项目带动作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积极扩大有效投资”“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国内首次、世界首例、行业空白……随着科技含量持续攀升,重大工程项目不但为稳增长挑大梁、担重任,还为新技术、新装备、新材料的应用提供了广阔舞台,促进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大国重器频频上新,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个个关键技术突破带动创新驱动与产业升级;一个个交通通信基础设施撑起了“流动的中国”;从武汉“光谷”到合肥“量子大道”,依托一个个重大工程,经济版图不断重构……以新技术开辟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新领域新赛道,重大工程不断塑造新动能新优势。
伟大的时代创造伟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装点伟大的时代。从中国高铁到中国桥梁,从航天梦到大飞机梦,承载于重大工程之上的品质意识、工匠精神、奋斗姿态,是中国经济迈向中高端不可或缺的内在支撑,是中华民族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重大工程砥砺前行的每一步,都凝结为催人奋进的精神动力,汇聚起复兴路上日益强大的中国力量。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亿万人民自力更生、勇往直前,突破一个个难题,勇攀一座座高峰,一定能让更多重大工程跑出建设“加速度”,夯实发展基础、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推动中国经济长风破浪、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