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春日的暖阳,水稻育秧工作即将全面展开。
今年,无锡加大了水稻机械化育秧新装备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一批秧苗将住进“电梯房”、坐上“有轨电车”。新质生产力的注入,将为水稻机插育供秧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保障。
宜兴市万石镇正合智慧农业育苗(秧)中心,是目前在建集约化、智能化、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工厂化、设施化、立体化集中育苗(秧)中心,日均产出生态苗苗菜5万斤,在水稻育秧季可协助育秧近万亩,可节省80%左右的劳动力。
采用水稻精量稀播技术,精准完成从覆土、播种、洒水到盖土等一系列流程,精确控制播种时间和密度,确保每颗种子都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优质的土壤环境,将前端上土、后端摆盘等“苦力活”交给自由度更高的机器人,形成更流畅、更高效、更标准化的流水线,育秧效率超过2000盘/小时。
该中心采用多层、多组连体式的育苗(秧)盘排列,结合链循环方式保障和变换采光,配备智能化的全自动喷淋喷雾、营养液补给和补光等设备,保证通风光照、温湿度等育苗(秧)环境条件。相比传统育秧方式,可节约秧田用地80%,节省用水50%,育秧周期可缩短10天左右。
还有中央云平台通过无线网络传输数据,对育苗(秧)场周边环境及周围环境自动监测,对生产计划、质量控制、大数据收集、工艺流程等全过程监管,提高秧苗的出苗率和茁壮度。
而在宜兴市芳桥街道金兰村智能化育秧中心,也更新升级了智能育秧流水线,将原先传统的育秧流水线进行自动化智能化更新升级,具备自动分盘、上土、播种、叠盘等功能,秧土由人工添加改为输送带自动传输,秧盘搬运由人工操作改为机械臂抓取,育秧温度等由物联网精准监控,每条育秧线的雇工由原先的12人减为不超过3人,育秧效率由800盘/小时提高到1800盘/小时。
不仅如此,这里还创新在田间修建专用“轨道”,并将航车改造为地轨式秧盘转移设备,从育秧流水线下来的秧盘由机械臂抓放直接坐上“有轨电车”送至田间地头。同时沿着航车边缘铺设有管道、喷头,育秧期间的喷水作业也能轻松完成,相比传统模式节省近一半劳动力。
当前,围绕太湖稻、太湖三白、长江三鲜等特色种质资源,加快推进数字化农业装备和基地建设,是无锡锻造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头戏”。今年,农业农村重大项目向“新”而行,计划建设的16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19个,其中高科技含量项目占比26.38%,较去年提高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