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无限好,四月的天空下,全国的消费者们纷纷涌向大自然的怀抱,尽情享受春天的馈赠。在刚刚过去的清明小长假,不论南北,人们纷纷登山、品尝春季美食、欣赏盛开的春花、逛春季市集,使得“春日经济”显得生机勃勃、热闹非凡。
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估算,短短三天的假期里,全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了1.19亿人次,相较于2019年同期,增长了11.5%。同时,国内游客的旅游消费也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达到了539.5亿元,比2019年同期增长了12.7%。在社交网络上,“全国的景区看起来都像有1亿人”成为了热议的话题,而这股“热辣滚烫”的假日经济也揭示了一些新的消费趋势。
随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人们开始追随繁花的脚步去旅行,各种节令旅游项目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北京玉渊潭的樱花、贵州毕节的杜鹃、河南洛阳的牡丹以及西藏林芝的桃花,都成为了人们短途旅行或“拼假”长途游的热门目的地,赏花成为了旅游的主旋律。各地巧妙地以花为媒介,打造了一系列赏花产业链,将美丽的“颜值”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值”。从“赏花+民宿”到“赏花+美食”,再到“赏花+旅拍”,赏花经济已经渗透到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出游体验,推动了全时全域的文旅发展。
在这个春天,一些“小而美”的旅游目的地也展现出了“大生机”。甘肃天水因一碗麻辣烫而声名大噪,福建泉州则凭借一顶“簪花围”吸引无数眼球。这些特色文旅标签不仅为这些小地方带来了巨大的流量,也成功地将这些流量转化为了实际的消费。随着游客群体逐渐年轻化,文旅IP的网络知名度成为了吸引消费者的关键。这些网红旅游地在抓住流量密码的同时,也在不断优化服务细节、提升消费体验,主打一个“宠爱”游客的策略,稳稳地留住了这批“富贵”的游客。
传统节日与非遗文化的“跨界”也催生了新的消费趋势。清明时节,传统服饰、茶文化和陶艺制作等富含“中国风”的元素在市场上大受欢迎。特别是以马面裙为代表的时尚春季穿搭,更是带动了新中式服装产业的快速增长。汉服约拍、汉服游园、汉服角色扮演等体验服务也顺势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互动式、沉浸式的体验。传统文化已经不再是尘封的记忆,而是成为了消费者塑造个性、建立生活仪式感和寻找情感共鸣的“密码”。
同时,在挖掘新型消费潜力、推动市场活力持续高涨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表面的包装和感官刺激,更要坚持厚积薄发、持续创新的原则,紧跟新兴消费理念,拓展消费场景的外延,以真实、原汁原味的体验赢得消费者的心。
充满活力的“春日经济”启示我们,只有从节令文化中寻找商机、把握机遇,延长季节性消费的链条和热度,才能让“限定之美”转变为持久的文旅繁荣。(王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