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顶部
首页 > 热点 > 正文
【地评线】新华时论|少些自以为是的“为你好”

近日,陕西咸阳某村发出通知,要求村民一律清除家门口自发种植的“杂树”,便于之后统一种植蔷薇、月季等花木。父辈种下的树,如今说砍就砍,让部分村民难以接受。面对质疑,当地村干部也挺“委屈”:费好大劲争取来的美化街道项目,为啥还有村民“不领情”?

“不领情”,显然是这份劲没用到老百姓的心坎上。为政一方,谋发展、上项目,想要更多美化环境、造福群众,出发点无疑值得肯定。但是,如果干部作决策时“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就可能劳而无功甚至多做多错,陷入出了力群众却“不领情”的困境。说白了,“不领情”背后是干部自以为“为你好”,却没弄清楚服务对象心中的“好”在哪里,没照顾到整体利益上的“好”,以致“好”得有些简单粗暴,“好”得好心办了坏事。究其原因,有的干部严重脱离群众、高高在上,对老百姓的所想所盼知之不多,忽略了群众诉求的多元性;有的干部工作作风漂浮、大而化之,缺乏作决策之前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更有的干部只是为了出政绩,光图表面光鲜,而损害了群众的实际利益。就拿美化街道来说,难舍老树是人之常情,伤了村民感情还自诩“为你好”,是什么道理?倘若干部在决策之前多倾听群众意见,多研究包容性方案,多争取群众支持理解,或许就能避免“为你好”带来的“不领情”,在建设美丽乡村与留住一方乡愁之间找到平衡点。

近年来,一些地方打着“为你好”名义做的决策,时常引发争议。店招设计整齐划一,寒冷地区修建户外农厕,禁止站着乘公交车……这些政策的出发点都有好的一面,但从结果来看,要么脱离实际,要么违反常识,遭到群众普遍反感。如果说这些“为你好”还属于工作作风不实、不讲究方法,那么有些“为你好”就难免让人质疑到底在“为谁好”。有的地方为了“空气好”,“禁柴封灶”致老人被冻哭,保了数据却寒了民心;有的地方为了“文旅好”,盲目修建大型地标,大兴土木之后徒留一地鸡毛、一摊烂账;有的地方为了“产业好”,配套建设几十万平方米新能源汽车厂房却大部分闲置,项目风光上马、冷清收场,大笔投资打了水漂……这些“为你好”,其实都是给少数干部的“为我好”打掩护,掩盖的是事业观的失准、政绩观的偏差、权力观的扭曲,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隐形变异。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根本宗旨。工作干得好不好,根本无需用“为你好”来“答辩”。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生搬硬套“一般粗”、罔顾差异“一招鲜”、简单粗暴“一刀切”等错误做法进行了不懈整治,极大压缩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生存空间。但倘若有的党员还是习惯用“为你好”思维作决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就会在基层禁而不绝、改头换面。“为你好”看似危害不显,实则遗患无穷。

少些自以为是的“为你好”,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政履职时时提醒自己“政绩为谁而树、树什么样的政绩、靠什么树政绩”。要增强做群众工作的能力,真正把“为你好”变成“对你好”。要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用好用活调查研究这个“传家宝”,常下基层摸实情,多到群众中去听民声,找准干事创业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群众“点单”干部“接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实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最大限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当然,有些决策具有前瞻性,有些工作需要适度超前布局,在当下可能会听到不理解和反对的声音,免不了要论证“为什么好”,甚至还需要“力排众议”。对于那些真正打基础、利长远但暂时还得不到群众广泛理解支持的事业,领导干部也要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在统一思想中凝聚共识,在攻坚克难中敢于担当,努力创造经得起时间、实践和人民检验的新业绩。

(袁媛)


热点
版权所有 江苏现代快报传媒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7~2020 xdkb.net corperation. 苏ICP备10080896号-6 广告热线:96060 本网法律顾问:江苏曹骏律师事务所曹骏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