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2亿元!这是2007年以来无锡治太的总投入,累计实施治太重点工程7278个。今年,无锡用于太湖治理的年度投资将达113.6亿元,也是无锡连续三年实现治太投入超百亿元。
“要以治太项目为龙头,更大力度推进新一轮太湖综合治理。”日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今年安排的204个工程项目直面难点“对症下药”,更加注重提高与“治太”目标的匹配度,让每一分钱都花出成效来。
依托“热力图”作战,项目安排更精准
今年计划实施的204个治太工程,涉及供水安全、工业治理、河道整治、生活治理、生态清淤等十大类。翻看项目清单,年度投资亿元以上重点工程多达33个,每一个都是治太需啃下的“硬骨头”。
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有28个治太项目是“按图索骥”精准安排的。前期,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利用太湖流域已有的国省考断面、水质自动站、农村污水设施、入河(湖)排污口等各类监测数据,结合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制作出污染物“热力图”。工作人员根据图像显示情况,深入现场排查“诊断”病因。
洛社镇、阳山镇的排污口综合整治工程就是在“热力图”的指引下拉开帷幕的。“从卫片上看到,惠山区直湖港片区河道‘一抹红’,说明污染较为集聚。”无锡市生态环境局太湖处处长罗清吉说,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利用无人机等对网格内污染源逐一排查,发现该片区排污口存在雨污分流不彻底、晴天溢流等问题,最终确定了6大类10小类排污口综合治理。
“此外,我们还根据湖体水质和历年应急防控情况、省历次通报问题和日常检查发现问题、污水收集处理率核算情况等安排治太项目,切实提高治理的针对性。”罗清吉介绍,今年治太的目标是:太湖湖体总磷平均浓度力争达到0.05mg/L,湖心区水质保持Ⅲ类,西部湖区水质持续改善。
1/3资金投向河道,力争更多Ⅱ类水
治湖先治河。据了解,江苏15条主要入湖河道有13条在无锡,这13条入湖及上溯河流总磷控制目标两年内要收严至0.1mg/L,在去年4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达Ⅱ类基础上,无锡今年还要力争继续新增Ⅱ类水。梳理今年的治太项目,不难发现,治太资金的1/3投向了入湖河道治理。
钱要花,但每一分都要花在刀刃上。围绕河道治理,该市排定了年度126条新一轮河道整治清单,建设覆盖主要入湖河流及其支浜的680条美丽幸福河湖,对36条重点河道开展疏浚,实施蠡湖周边32条入湖河道水环境整治提升工程,紧盯乌溪港、洪巷港、官渎港、社渎港、直湖港等5条主要入湖河流水质提升系统排定治理项目。
“一河一策”开展入湖河道小流域系统治理,是今年治太的一大特色。来到位于宜兴的殷村港,这里西接滆湖,途经和桥、万石、周铁三镇后东入太湖,全长20.3公里,是宜兴9条主要入湖河流之一。“殷村港去年水质为Ⅲ类,总磷、总氮浓度分别为0.121mg/L、2.21mg/L,今后要争取达到Ⅱ类。”当地河长介绍,河道两侧共有29条一级支浜、12条二级支浜,两侧一公里范围内基本农田约1.57万亩,养殖池塘约2万亩。为进一步提升水质,宜兴编制了殷村港“一河一策”整治方案,重点从工业源、农业面源、排口、支浜治理及生态修复、主河道整治六个方面排定33项工程,投资超过11亿元。
聚焦短板“开良方”,能力建设再提升
清内源、减外源、扩生态,这是多年治太摸索出来的一条有效路径。不过,业内人士坦言,深化太湖治理还面临不少难点,需要以能力建设为基础,推进短板专项治理。
治太“补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为当务之急。调研发现,无锡的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建设存在城乡差异,城市里运行管理状况较好,但乡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运行负荷相对偏低,管网建设和污水处理能力存在缺口,特别是被撤并的原乡镇(街道)污水收集处理率有待提高,农村生活污水“重建设、轻运维”的现象仍有发生。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也是刚刚起步。业内人士指出,无锡市流域化肥、农药施用量仍然总体偏高,汛期农田退水集中下泄污染问题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周边河道水质。水产养殖业面广量大,池塘养殖污染尤其是冬季换塘时,养殖尾水集中排放造成的污染冲击比较严重。
深挖病灶,开方下药。今年的治太工程更加聚焦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4.5万吨/日,新改建污水管网31公里,对9家进水浓度不达标的城市和乡镇污水厂实施“一厂一策”治理,推动10余个工业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完成30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湖西地区9条主要入湖河流两侧500米范围内农田秸秆全量离田,实施新孟河下游、太滆南运河、莲花荡等区域高标准农田生态化改造,推进宜兴新型渔业生态化养殖示范工程、1.2万亩水产养殖业综合治理工程和渎边公路东侧1000亩蔬菜基地水环境整治工程,切实降低污染物入湖总量。
久久为功,方得始终。无锡市生态环境部门负责人表示,只有牢固树立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下更大决心、花更大力气,加快实施年度治太项目,才能推动太湖水质早日实现根本性好转,让“太湖明珠”绽放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