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姑苏区金阊街道白莲社区里人头攒动,居民们簇拥在满载着数十件民生微实事“剪影”的白板前,将手中的爱心贴纸投到自己最中意、最满意的一件件微实事上。去年以来,金阊街道坚持结合社情民意、问题需求,通过 “微心愿”“微实事”“微服务”等举措,解决居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让幸福无“微”不至。
镜头一:“苏妈妈”缝补织出邻里“至味”
金阊街道白莲社区由多个老旧住宅小区组成,大多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同时还存在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树木遮挡阳光、部分楼栋间距较小日照不充分等问题。
“苏妈妈”缝缝补补小铺前都生意兴隆。 通讯员 黄黎利摄
“苏妈妈”志愿服务队在白莲社区名气可谓“响当当”。“苏妈妈”不仅常年开展拥军志愿服务,还不断拓展服务形式,拓宽服务人群,一群志愿奉献、侠骨柔情的“娘子军”深受居民欢迎。2023年以来,为了进一步开展居民自治,不断挖掘社区内生服务力,建立良好的邻里互助关系,白莲社区进一步健全了“苏妈妈”志愿总队服务机制。
为了满足居民群众的需求,社区创新打造了“蛮灵格”服务驿站,并推出“苏妈妈搭倷缝缝补补”等便民服务小铺。每周三上午,“苏妈妈”缝缝补补小铺前都生意兴隆。“苏妈妈”缝补小铺不仅缝补了衣物,更是织出了邻里和谐的“至味”烟火生活,同时开展的医疗服务、“周周清”等便民服务也深受居民欢迎。
镜头二:幸福晾晒场晒出“衣香满怀”
“我是带着周边几幢居民的感激之情来的,感谢你们为我们解决了生活中的一个大麻烦!”这两天,在金阊街道白莲社区,出现了这样暖心的一幕。原来,三元二村小区东面沿河的17幢尤其是一楼二楼的居民因为单元楼间距窄,存在日照时间短、家中衣物得不到充分晾晒等问题,甚至有部分居民为了有好的晾晒条件而“忍痛割爱”卖房搬家。
了解到居民的难处和需求后,社区党委提出增设公共晾衣架的设想,最终决定把紧张的部分车位辟出来,用于建设晾晒区。不久,一个个崭新的、高度适宜、安全固定的公共晾衣架就落地了,周边居民的衣被不用“阴干”,圆了大家充分晾晒的“微心愿”。居民们又提出了第二个“续心愿”——晾衣区的地面凹凸不平,都是碎石子,老居民进出晾晒,脚下行走不平,有较大的安全隐患。白莲社区党委再次“接单”,通过商议、申请、施工等流程,不久,晾衣区的碎石子路面被崭新的水泥地覆盖,平平整整的幸福晾晒场再次“出圈”。小小幸福晾晒场,不仅晒出了“衣香”,更温暖了“心怀”。
镜头三:敬老便民椅捧出“桑榆暖舍”
岁末年初,天气寒凉,却挡不住老年人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聊天、下棋的“热情”。然而就在近日,三元二村的居民有了新的“烦恼”。原来,小区先锋园原本是专门为居民“量身定制”用于议事的,亭子里一圈石凳在夏天备受欢迎,但是到了冬天却遭到“冷落”。得知情况后,白莲社区党委迅速“接单”,第一时间在先锋园内召开“小板凳议事会”。与此同时,社区又联合物业、网格长、居民骨干、专业施工方一同到现场查看,最终确定了解决方案——在先锋园的石凳上加装木条,在周边安装有靠背的长椅。当崭新的木质靠背座椅和加装的木条座椅呈现在大家眼前时,周边的阿爹、阿婆们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该社区还将继续同步开展“一树一路”“一架一表”“一座一园”“一户一帮”等“微实事”,进一步集资源之“链”织成服务群众之“网”,不断通过认领居民的“微心愿”,落实“微实事”,圆居民群众的“微梦想”。
(本报记者 王可 本报通讯员 黄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