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的临近,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家家户户采办年货的热情逐渐高涨。“中国红”布满大街小巷,“老字号”年货大集热闹非凡、花卉市场逐渐升温、线上“年货节”办得如火如荼……逛大集、屯年货、买春联,春节“烟火气”在喜气洋洋的氛围中集聚“经济动能”,大家的日子在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越过越红火。
透过忙碌、活力充沛的市场,我们看到“年货经济”折射出消费市场的一片“热潮”。在福建永安,传统手工“腊鸭”飘香;在江苏苏州,阳澄湖咸货“上新”;在广州钟落潭镇,年宵花市场已早早“预热”,不少花场订购量超过半数……“年货经济”是老百姓消费能力的集中释放,是商品服务供给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管窥中国经济的一个“窗口”。线下,各地年夜饭预订火爆,家政服务迎来预订高峰;线上,龙年商品搜索量同比暴增,各大电商平台年货节正式开卖。人民群众购买的热情“涨涨涨”,年货消费“浪潮”一浪接一浪,一片红火间,人民的消费信心不断升腾,中国经济韧性和活力更足。
随着中国的产业供给水平不断提升、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年货消费也渐渐从“求形”转变为“求质”。从窗花、桃符、屠苏酒等“传统年货”,到非遗产品、杂技表演、年画商品等“花式年货”,再到智能化的“电子年货”,年货品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市场,到年货大集,再到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年货的购买方式也在不断推陈出新。时代不断变迁,场景不断翻新,不变的是传统年俗文化,不断迭代的是大众消费时代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今天,年货市场不仅是交易市场,更是一个多元化的展示舞台,只有将“年货”从单一商品概念中“拓展”开来,才能不断优化和升级,顺应时代的潮流,向满足全方位的消费体验转变。
年货消费折射的需求之变,蕴藏着消费升级的新潜力、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在构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更应顺应消费升级新趋势,采取正确的对策,把消费潜力释放出来。叮咚买菜的年货品类在尊重传统的同时,通过定制研发,让年货的造型和口味更加年轻化;第二届新发地年货节暨集采集配节增加了“年货直播”板块,市民足不出户也可以“身临其境”、线上选购;知味观、周生记、楼外楼、丁莲坊等30余家老字号齐聚一堂,通过国潮消费、品牌创新等方式,彰显老字号的新魅力……在火热的“买买买”中,我们看到了各方做出努力,以创新引领新消费,实现消费“虚实相融”、产品服务齐飞,为中国经济“再添一把火”。
“踏进腊月门,年味铺满集。”一岁之末为“腊”,意为新旧交替,辞旧迎新之时。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赶大集、办年货、品美食、赏民俗,热气腾腾的年货市场不断“上新”,翘首盼望着新春的到来。异彩纷呈的年俗处处透射着喜庆,亿万消费者的年货“清单”里,列满了蒸蒸日上的幸福感,承载着助推中国经济日益“红火”的澎湃动力。(文/陆媛媛 图/陈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