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粮食播种面积、单产、总产实现‘三增’,2023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155.1万亩、增0.1%,单产437.25公斤/亩、增0.43%,总产101.01亿斤、增0.53%,夏粮单产连续五年全省第一,总产连续五年保持在100亿斤以上,实现‘二十连丰’。”近日,记者从国家统计局徐州调查队和徐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3年,徐州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关于粮食生产的决策部署,扛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为全省粮食稳产保供作出了突出贡献。
时刻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
一直以来,徐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会议、作出批示、提出要求,实地调研指导,高位推动粮食生产。
2023年年初,徐州将省定1153万亩粮食播种任务、62万亩大豆和30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分解到县,落实到镇村、主体和地块,并将粮食生产稳定度指标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评价考核。徐州市农业农村部门组建9个督导组常态化下沉生产一线指导粮食生产、协调解决问题。
铜山区单集镇和徐州产粮重点区邳州市交界,近年来,单集镇连续多年粮食年复种面积稳定在19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2.1亿斤以上,为地区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去年,单集镇推进完成了投资总额达7100万元的2.1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目前,全镇高标准农田覆盖面积达到8.5万亩,基本实现了农田基础改造全覆盖;新增各类农业经营主体30家、村集体粮食种植合作社5家,新增流转土地9000亩,全镇土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6万亩。
年初,单集镇专门成立农业生产物资保供专班,为小麦“一喷三防”保驾护航,奠定了“三夏”丰收基础;组织抗旱保墒,百余名农技人员蹲点包挂地块,为“三秋”稳产提供技术支持;精心打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千亩示范片区,精细发放10万亩的种粮补贴,减少农资上涨压力,群众种粮创造性、积极性得到显著提升。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粮食丰收,徐州从不指望‘天公作美’,而是坚持‘事在人为’。”徐州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处处长孙青磊介绍,徐州上下不等不靠,多措并举保障各项投入落实到位。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统计、国调等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会商、分工协作,全力做好补贴发放、收购流通、数据统计等工作,年内下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稻谷补贴等11.9亿元,有效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种粮积极性。
强化保障水平为生产蓄力
2023年是徐州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十四五”规划关键之年。截至去年年底,徐州不断强化耕地支撑,科学谋划、扎实推进71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年内23.3万亩新建任务已经全部完成,27.6万亩改造提升任务正在加快推进,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714.27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2.96%。
徐州在市县两级均成立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导小组,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乡村振兴实绩考核重要内容,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12412”示范工程建设,全市建设1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县、24个高标准农田示范区、12个高标准农田示范镇。通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努力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区域样板。
在产粮大县沛县成立了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总指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指挥部,县财政每年拿出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以奖代补,“百亩方”奖补1万元、“千亩方”奖补10万元、“万亩方”奖补200万元。
着力打造农田建设“升级版”,努力把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经徐州市农业农村局测算,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项目区耕地质量得到有效提升,亩均粮食增产100公斤以上,水稻亩均产量达到680公斤以上,小麦亩均产量达到450公斤以上。
不断强化科技支撑,徐州持续推进“良种供给”和“企业扶强”两大工程,建成10万亩常规稻麦良种繁育基地、2万亩杂交水稻制种基地,累计繁育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10余个,三大主粮良种覆盖率达到99%。
徐州市小麦常年种植面积530万亩左右,约占全国种植面积的1/70,年产小麦40亿斤以上,人均小麦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徐州市农科院小麦室主任刘东涛透露,2023年该室在高产、优质、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培育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共培育了4个国审小麦品种,其中高产优质中强筋小麦“徐麦44”平均亩产达到786.9公斤,刷新徐州市小麦最高单产纪录,多年的品质测试也达到国家优质中强筋小麦品种标准。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结论指出:该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穗层整齐、抗干热风、熟相佳等优良特性。半冬性白皮中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徐麦DH9”,是利用分子育种和生物技术相结合培育的第一个徐麦新品种,多年多点的赤霉病抗性接种鉴定均达到中抗以上,已被全国众多单位作为赤霉病优异抗病材料加以利用。
江苏师范大学苏北三农研究中心教授王锋关注到,近年来,徐州市实施良种工程成绩斐然,徐麦、徐稻、徐薯、徐豆等系列品种在黄淮地区乃至全国都享有盛誉,全市认定国家、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3个,保存粮油、蔬菜作物种质资源1.1万余份,建成国内最大、遗传多样性最丰富、保存种质数量超2000份的甘薯种质试管苗库等。
不断强化装备支撑,徐州省级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实现全覆盖,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90%,机收损失率控制在2%以下,建成“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33个。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成为19个整建制达标设区市之一。
邳州市华瑞家庭农场负责人贾强一直在全力推广应用水稻侧深施肥一体化插秧技术,并因此获得“大国农匠”“徐州市十佳职业农民”等荣誉。贾强说,自己在邳州市和土山镇的支持下,在农事中心种植基地率先推广应用水稻侧深施肥一体化插秧技术,实施后成效显著,亩产提高150斤左右。为此,邳州市农业农村局专门在该农事服务中心召开了“邳州市水稻侧深施肥技术”现场观摩会。去年10月,当地实际测产,每亩水稻产量达到1480斤,同比每亩增产160斤,节本增效300元。
创新举措为产量提升添彩
2023年3月17日,睢宁县组织召开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培训会议,邀请扬州大学教授陆大雷授课。10月9日,经省级专家测产,王集镇田河村带状复合种植示范片玉米产量627.1公斤/亩、大豆产量156.4公斤/亩,产量位列全国第七名。同时,当地大豆单产提升效果显著,庆安镇小刘村示范片达到301.2公斤/亩。
不断努力提高各项作物的单产水平,带动大面积增产。徐州在去年实施了全市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成立单产提升技术指导专班,分作物建立技术小组,推进七大专项任务。实施3个部级粮油单产提升整建制县建设项目,建设千亩以上示范片95个。
不断转变种植方式,持续优化种植结构。全力控减直播稻,实行差异化稻谷补贴,年内完成直播改机插15.2万亩,每亩增产50公斤左右,实现“以减促增”。推动低洼易涝地块旱作物改种水稻,年内完成2万亩“旱改水”,每亩增产150公斤左右,实现“以改促增”。
徐州不断用新科技守护大国粮仓。
记者来到中储粮徐州直属库,看到“机器人”正在对一车小麦进行多个点位的扦样,场面科技感十足。中央储备粮徐州直属库质检员薛兵指着电脑说:“只需要点一下按钮,设备就会自动进行扦样、分样,对粮食的主要指标进行检验。”在储粮库,“体检”后的小麦不断地被送入粮仓。记者登上一座6米高的平房仓,在平整的粮食下面,埋藏了77根测温电缆,每根测温电缆分4层,可以检测到粮层的每一个角落。在制氮机房,去年刚刚改造升级的氮气气调储粮装备正在运行,根据需要把氮气打入仓内,能抑制粮食呼吸,从而达到防虫、杀虫和抑菌的效果。
实现“二十连丰”,这份沉甸甸的丰收,得益于徐州全市上下一起扛起粮食安全重任的同心,彰显了徐州全方位筑牢粮食安全根基的决心,更加坚定了徐州为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工程贡献徐州力量的信心。“下一步,我们将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第一要务,全力以赴稳面积、增产量、提效益。”徐州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杨梅表示。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李刚
通讯员 蔡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