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上午8时50分,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操场,1600余名初中生列队站好,参加每周一的升国旗仪式。该校“曾联松国旗护卫队”的同学们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来到国旗杆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
爱国主义教育,是国家立心、铸魂育人的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今年1月1日开始施行,以法律形式规定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职责任务、实施措施、支持保障。如何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我省大中小学在课堂内外展开积极探索。
追寻红色记忆,厚植爱国情怀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的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对每个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在青少年,基础在学校教育。
“五星红旗的设计者曾联松是宁海中学1936届校友,我校在2021年成立‘曾联松国旗护卫队’,这既是一种爱国之举,更是一种精神传承。”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副校长王猛介绍,传承国旗文化、厚植爱国情怀是曾联松国旗护卫队的光荣责任,护好、升好国旗是曾联松国旗护卫队的神圣使命。
新年伊始,南京理工大学《军工文化概论与实践》课程教学团队成员赵玉瑜老师,带领同学们在止戈园瞻仰陈赓大将铜像。赵老师如数家珍,娓娓讲述陈赓院长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创办哈军工、培养国防科技人才和推动国防尖端科技事业发展的点滴往事。现场的同学们沉浸式地追忆哈军工的峥嵘岁月。
一座革命纪念馆就是一个红色基因库,一件红色文物就是一本历史教科书。在江苏,越来越多的红色场馆走进校园,打造“红色文化进校园”馆校合作项目实践基地。
在南京雨花台烈士纪念馆,以学生为主体、突出体验互动特色的“小雨滴”红色课堂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新举措。“开学第一课”、红色主题班会、国旗下演讲……近年来该场馆每年组织相关课程教学百余场。“我们将按照设计体系化、课程标准化、活动品牌化、内容菜单化、资源平台化的思路,精心研发推广红色教育读本,不断丰富‘小雨滴’红色课堂内容,让雨花英烈精神进一步融入大中小学课堂,涵养青少年的浩然之气。”纪念馆工作人员表示。
丰富教育形式,激发强国思想
爱国主义教育从来不是抽象的,而是蕴含着丰富的内容,涵盖思想政治、历史文化、国家象征标志、祖国大好河山等方方面面。而爱国主义教育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2020年以来,南京高中毕业生出国留学前,都要先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悼念活动,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同学们对话历史证人,聆听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讲述父辈经历。南外仙林国际高中中德班学生刘原霭说:“这段屈辱的历史让我们警醒,国家的强盛需要我们一代代人为之付出努力。在和平年代,更要居安思危,发奋学习,报效祖国。无论身在何处,都要勿忘国耻,心系祖国!”
1月5日、6日,常州大学音乐与影视学院2020级表演专业毕业大戏《生死场》上演。指导老师陈思含告诉记者,话剧版《生死场》改编自萧红先生同名小说,讲述“九一八”事变后一个村庄的村民“生”与“死”的故事,以民族意识觉醒之名,以反抗与斗争之名,阐释生与死的真实含义。同学们在看原著、打磨剧本、分析人物的过程中,也对那段历史有了更深的感悟。
去年8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材出版发行。对于这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权威用书,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爱武教授表示:“第十章‘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可以统一安排,带着同学们到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去上课。要充分利用好扬州悠久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来讲深、讲透、讲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重要作用。”
爱与责任融入内心,开出青春之花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久话题。“Z世代”青年思维活跃、眼界开阔,获取信息的方式、思考学习的习惯都发生深刻变化。贯彻落实好爱国主义教育法,更要让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
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胡大平表示,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沉甸甸的话题,主要在于爱与责任的教育。在不同的学段,爱国应该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在风云变幻的今天,爱国主义的内涵也更深厚、更博大、更复杂。“一是历史文化对文明的贡献,二是我们自己对文化所承担的使命。”
在南京市金陵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正在融入政治课、物理课、班会课等。物理老师李俊在他讲述核能的课上做出了有益实践。“本节课设计明暗两条主线。明线是人类发现、使用核能的历史进程,通过一个个问题与情境不断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暗线是中国核工业的发展进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筚路蓝缕到现在建立完备且领先的核工业体系的艰难历程,引入‘两弹一星’精神。通过两条线的相互呼应,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爱国主义激励一代代有志青年为国家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在求职就业季,每年都有江苏高校的毕业生们主动申请,前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从2016年至今,我们学校有91位同学主动要求前往新疆、西藏、海南工作。他们在那里为基层治理、富民创业、乡村振兴挥洒青春力量。”江苏海洋大学招生与就业处副处长骆海宏表示。
去年从江苏海洋大学毕业的徐长帅已经在西藏工作近半年。“我愿意让我的青春绽放在高原之上,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徐长帅说,“有国才有家,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叶真 葛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