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前行的每一步,莫不源于伟大旗帜的领航力量,源于点亮时代的思想光芒。
金秋十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初冬时节,层林尽染,大江南北一派深邃壮美景象。沐浴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光辉,江苏宣传思想文化领域气象万千,生机勃发。
江苏,承载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切关怀、殷切期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多次对江苏文化建设、对提高社会现代文明程度作出重要指示,引领江苏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取得新成就。
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切实担当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省建设迈上新台阶,努力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为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高举旗帜担负使命
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省委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全面加强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把文化强省的目标内涵由“三强两高”拓展为“三强三高”、发展要求由“迈上新台阶”提升到“高质量走在前列”,有力推动全省文化建设持续跃升。今年7月,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深入贯彻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提出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发展地、革命文化的重要弘扬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创新策源地和理解历史中国、认识现实中国、把握未来中国的重要窗口“三地一窗口”的明确要求,对高质量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作出重要部署。
“欲事立,须是心立。”全省上下始终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持续深化理论武装,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
省委常委会带头深化理论学习,带头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在全省推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巡学旁听制度,引导各级党委(党组)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每年组织400多万名基层党员开展冬训、组织理论宣讲骨干宣讲10余万场。
10月底,“全省理论宣讲共建共享平台”上,《创造属于我们时代的新文化——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在线培训正在进行。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员“共上一堂课”,今年开播以来,观看直播人数屡创新高,最新一期已超百万人次。
一项项“刷屏”活动、“爆款”节目,让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入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我们底气、自信和力量!”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生查嘉慕说。最近,在中国江苏网“马克思主义·青年说”《何以中国听我说》系列微视频中,青年人纷纷谈学习感悟、话理想信念。“马克思主义·青年说”已经连续举行7届,走进机关、高校、社区举办线下学习沙龙71场,线上参与人次累计达1.2亿,在青年群体中“强势出圈”。
如何从短短10个古语中,窥探中国智慧的思想魅力与时代价值?今年,江苏广电总台推出的大型通俗理论节目《中国智慧中国行》聚焦“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对科学理论的中国特色进行深入诠释,在全国省级卫视和重点视听平台轮播,不到1个月电视端覆盖观众超1.83亿,网络端相关视频总播放量超6.4亿,微博阅读量达7亿,被誉为“对党的创新理论通俗化、大众化传播的一次成功实践”。
深化理论研究阐释,让真理光芒照耀前行道路——
近年来,我省建好用好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等重点平台,组织社科理论界深入研究“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课题,推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
社科强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综合性地方性法规,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立项数连续6年位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前列。
擂响鼓点砥砺前行
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四次亲临江苏考察调研,为江苏发展擘画蓝图、领航定向,今年以来更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江苏追梦的脚步铿锵坚定,拼搏的画面振奋人心。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积极担当作为,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为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营造了浓厚舆论氛围。
省会南京,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引领者;古城苏州,一幅新时代的“姑苏繁华图”正悄然起笔;“百年工商名城”无锡,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城市范例……去年以来,新华日报社推出一组由各地火热场景组成的《拼出我们的现代化》大型全媒体特别报道,生动呈现江苏大地上的崭新图景。
近年来,全省新闻战线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开展“践行嘱托开新局”“非凡十年”“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走在前、做示范”等重大主题宣传,深入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全面展示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走在前列”的生动实践。
一篇篇精心策划的重磅报道、一幅幅鲜活生动的奋进画面,让人们更加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强大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广泛宣传立体展示,让主旋律更高亢——
“可下五洋捉鳖”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模型,“绣”出乡村致富路的徐州马庄香包,流光溢彩的《中国大运河史诗图卷》……2022年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上,江苏展区广受好评。
近年来,围绕主题主线,我省精心组织全媒体新闻行动和大型成就展览、文艺演出等活动。“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致敬奋斗者——新时代江苏重大先进典型主题影像展”、“新时代颂”江苏美术摄影主题联展引发热烈反响,“喜迎二十大”主题群众文艺线上巡演吸引5400余万人次观看。
2022年,省委举办“中国这十年·江苏”主题新闻发布会,展现新时代十年“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近年来的一系列主题发布会,有力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
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让好声音更响亮——
我省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深化“基因重组”,积极打造新型主流媒体,64家县级融媒体中心全面建成、提质增效,省市县三级全媒体传播体系不断完善,新闻精品“爆款”迭出。
不久前揭晓的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江苏媒体共有25件作品获奖,名列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获国际传播一等奖作品《Home Story in Jiangsu(“家”在江苏)》观察十年来江苏人“家”的变迁,从小切口讲好大主题。主创代表沈峥嵘说:“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我们应当更好地塑形象、讲故事、传价值。”
共建网上美好精神家园,让正能量更充沛——
当前,江苏网民数量超过6800万,平均每天用网超过5.4小时,全省互联网应用使用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全面筑牢的网络屏障、更为强劲的发展引擎、不断优化的信息服务、愈加密切的文化交流……聚焦建设“数实融合强省”,江苏不断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润物无声日用不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为弘扬
黄海之滨,开山岛上,一座“人民楷模”王继才的站姿铜像正迎风矗立,右手臂指向远方,左手则紧握住望远镜,生动再现了这位英雄生前为国守岛的场景。如今,一批又一批社会各界人士陆续登上这座小岛,感受爱国情怀。开山岛民兵哨所名誉所长王仕花说:“开山岛上的五星红旗永远高高飘扬!”
近年来,江苏相继涌现出3位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7位全国“时代楷模”、81人(组)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奖获得者、46名全国“最美人物”、1398人(组)“中国好人”,推出22个江苏“时代楷模”等省级重大先进典型,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先进典型群体。
先进典型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他们的涌现,扎根于江苏的文明沃土之中。
文明实践如春风化雨,滋养心田。我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已实现县乡村三级全覆盖。今年以来,全省创新开展“点亮星夜”“温暖秋冬”文明实践活动,“量体裁衣”创新场景,促进服务群众“零距离”。
傍依小桥流水,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熙熙攘攘,这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好不热闹,非遗体验、文艺演出、文化阅读等特色活动引发“热”效应。姑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分管负责人蔡敏说:“我们结合姑苏特色,引导居民群众不仅要在物质形式上传承好,更要在心里传承好。”
文明新风吹拂城乡大地,全省文明创建不断创下佳绩。当前,全省13个设区市、16个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和占比均居全国第一,实现设区市全国文明城市“满堂红”。文明城市创建“张家港经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马庄经验”产生广泛影响。
“诚信江苏”“志愿江苏”“书香江苏”……一项项特色品牌,彰显着江苏人的精神气质。当前,注册志愿者占城镇人口比例达25.82%,居民综合阅读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53个百分点,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连续7年位居全国各省份首位。
润物无声,日用不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成为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精神力量。
厚植沃土以文化人
江苏人民的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夜幕下如一朵莲花璀璨绽放,“荷叶水滴”造型的江苏大剧院美轮美奂,无数观众在这里“闻弦歌而知雅意”。由江苏大剧院出品的舞剧《红楼梦》自2021年首演以来风靡全国,所到之处一票难求,成为江苏文化一张“爆款”名片。
一部部“有高度”“有温度”“有广度”的原创佳作,极大地提升了江苏文化的影响力。2022年,电影《守岛人》、电视剧《人世间》等6部江苏作品入选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实现评选门类全覆盖、获奖数量创新高。
“文艺苏军”勇攀高峰,文艺成果百姓共享。
“感谢小剧场!让我们能在家门口看上戏。”近日,镇江市高新区蒋乔街道“清曲社”小剧场上,《沙家浜》《珍珠塔》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轮番上演,前来观戏的社区居民们陶醉其中,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与喝彩。
我省大力实施文艺服务基层“五大行动”、群众文化“百千万”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双千计划”,2022年“送戏下乡”近2.5万场、农村公益电影放映17万余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推进,基本形成城市社区“15分钟文化圈”、乡村“十里文化圈”。
广场上的音乐节,家门口的小剧场,田间地头的“村晚”“村超”……一场场文化活动,点亮了百姓多彩生活。
如今,越来越多江苏人走进书店、电影院,享受文化艺术的熏陶。今年第十三届江苏书展总销售额超2.5亿元,创历史新高,爱读书的江苏人精神世界更加丰盈。
文化“软实力”,成为发展“硬支撑”。江苏制定出台促进文化产业竞争力提升行动计划,组建省电影集团,2022年电影票房全国占比首次突破10%,文旅消费总额占全国10.3%,文化类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二。
“夜周庄”塑造古镇旅游新“夜”态,“文都大脑”让城市文化上云,以水晶为媒让传统文化搭上跨境电商快车……近日在上海举办的第四届长三角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江苏25个项目入选首批“长三角人文经济典型案例”。以“人文之美”成就“发展之兴”,江苏展开一幅文化产业欣欣向荣的锦绣画卷。
底气志气更加充沛
讲好发生在江苏大地的中国故事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古迹名胜遍布,历史文脉深厚的江苏,如何打造新时代的文明胜景?
身处江苏大地各处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场,一呼一吸之间,人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强大“气场”。
从高空俯瞰,长江江苏段岸绿水美、百舸争流,大运河江苏段古韵新风、波映繁华。
江苏以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高水平参与长江、大运河两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让“流动的文化”更好地融入当下、传承后世。
沿着长江,在南京鱼嘴湿地公园里定格落日美景,在镇江西津渡古街上感受斑驳地层“一眼看千年”,在无锡江阴的绿色滨江公园中漫步。沿着运河,在淮安清江浦回望漕运繁华,在扬州三湾打卡“网红”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在常州青果巷里体验文化雅集……传统与现代握手,历史与当下交融。长江和运河,正在制造绵绵不绝的文化“爆款”,让江苏文脉更具“诗意”和体验性。
寻根探源,叩问来处。江苏地域文明探源工程启动一年多以来,考古调查新发现史前、商周时期遗址及盐业遗址100多处。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2016年启动,《江苏文库》今年底将累计出版近1300册,全面呈现江苏文化记忆。
南北交融成其气,古今熔铸成其神。兼容并蓄的开放胸怀,不仅为江苏文化繁荣发展注入了蓬勃生机,也为江苏对外传播插上了腾飞翅膀。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塞纳河畔,水袖半掩面的“杜丽娘”婉转吟唱。今年9月,江苏的昆曲表演艺术家们带着600岁的昆曲走进巴黎,呈现“万里相和”的盛况。省演艺集团昆剧院院长施夏明说:“我们将传承和弘扬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近年来,《鉴真东渡》等多部原创歌剧、昆剧《牡丹亭》等多部经典传统戏曲出海巡演,走出一条用艺术讲好中国故事的新路。
江苏文化精神标识日益彰显,发生在江苏大地的中国故事走向世界,人们文化自信心、自豪感不断增强,担当新的文化使命的志气底气更加充沛。
十万里山河壮阔,八千万人民豪迈。站在新起点,全省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勇于担负“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重大任务,奋力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展现江苏担当、贡献江苏力量。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星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