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心念念的大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省南昌市主持召开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长江流域最下游省份江苏、最上游省份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深切关怀、殷切期望,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苏青两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深化东西部协作等方面主动作为,奋力走在前列。
10月30日起,新华日报社、青海日报社携手开展“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苏青联合采访,从三江源头到扬子江畔,横跨2000多公里,聚焦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感受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新华日报与《青海日报》今日起联合推出“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三江源,青藏高原腹地,长江、黄河和澜沧江的发源地。这里是“中华水塔”,也是亚洲重要水源涵养地,是屹立于“地球第三极”的重要生态屏障。
青海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加快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记者来到三江源国家公园,探访中华文明母亲河发源地生态环境的沧桑变化。
【现场探访】
三江源奔驰的藏野驴。
沿西丽高速向西南穿过姜路岭隧道,就到了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玛多”藏语意为“黄河源头”,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就位于这个青海海拔最高的县。
来到黄河源园区,草地和雪山一眼望不到头,湖泊星罗棋布,如翡翠般点缀其间。冬日暖阳下,草地上成群结队的藏野驴、藏原羚悠闲地吃草;大大小小的湖泊里,斑头雁、赤麻鸭、黑颈鹤在水面嬉戏,忽地腾空而起,挥动翅膀搅碎蓝天白云与雪山碧水间的静谧。这里,是野生动植物的天堂。
“野生动物从17目25科78种增加到21目46科106种。”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副局长马贵告诉记者,三江源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拿雪豹来说,以前极少见到踪迹,这几年仅冬格措纳湖边安放的红外相机监测到的雪豹就有30多只。生物种群多了,是因为经过20多年的努力,草多了、水多了,这里的生态环境发生了积极变化。
马贵1999年来到玛多县工作,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变迁心中有一本账:上世纪末,因过度放牧、采矿、鼠害等,这里的生态一度恶化,草场退化、湖泊减少,黄河数度断流。“2003年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玛多全县启动退牧还草工作,2005年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一期工程全面开展,2008年实施以草定畜工程,2012年设置草原管护员,2017年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管委会揭牌……2003年草原覆盖度只有50%,去年底草原覆盖度达56.3%。‘千湖之县’玛多县湖泊不断干涸的趋势逆转,湖泊数由4077个增加到5849个。”
正在觅食的孤狼。
“恶化趋势基本得到遏制。”黄河源园区管委会生态保护站站长韩常鹏说,保护站正式编制员工只有4个,为守护好1.91万平方公里的黄河源园区,当地组建3个乡级管护站、19个村级管护队和123个管护分队,共有3142名生态管护员。
黄河乡热曲村党支部书记巴达告诉记者,生态管护员“一户一岗”,他们村子共有129名生态管护员,每个月要巡查24天。
黄河乡白玛纳村的土丹曲智,去年起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除了放牛,骑着摩托车巡查保护区,是他的日常。在他的印象中,最后一次发现偷捕偷猎还是在2018年,现在巡查工作主要是捡拾垃圾、救护受伤野生动物,还有就是记“生态日记”,第一只黑颈鹤什么时候飞回来的、湖面哪天结冰的,都会记录在案。土丹曲智去过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打工,“跟这些地方比,家乡最冷也最漂亮,看到那么美的家乡,就哪儿都不想去了。”土丹曲智说。
土丹曲智家养了12头牦牛。据他介绍,每家养牛羊有最高限额,限额根据草场大小和产草多少来测定。上世纪80年代初,玛多县有牲畜80万头(只),人均牲畜拥有量近90头(只),纯畜牧业人均收入全国第一,曾三年蝉联全国牧业“首富县”。但载畜量过高导致草场退化,为涵养生态,玛多县严格控制草场载畜量,牲畜总量逐年压减,目前约13万头(只),人均下降到10头(只)。生态管护员每年可以领到工资约2.1万元,这让少养牛羊的牧民得到补偿。
牧民养的牲畜减少了,野生动物快速增加。
高山秃鹫啃食藏野驴。
从黄河乡政府去岗纳格玛措,汽车开出去约半小时,路边草地上出现一头藏野驴的残骸。几十米外的草地上,几只秃鹫正围着藏野驴部分残骸大快朵颐。“这是夜里才发生的事。”韩常鹏说,狼、雪豹捕猎藏野驴等动物每天都在发生。
“偷猎偷捕基本被禁绝,虽有狼、雪豹的捕猎,藏野驴数量还是增加很快,目前观察到的最大藏野驴种群有520匹。”韩常鹏说,一匹藏野驴的“饭量”与5只羊相当,全县有藏野驴2万匹,需要的草场相当于10万只羊。藏野驴、藏原羚每天都成群进入牧场吃草,野生动物与家畜争食、争草场的问题开始凸显。
野生动物太少了不行,太多了也不好。三江源地区的牧民和生态管护人员对旱獭、鼠兔等在草地上肆意挖洞的野生动物又爱又恨。鼠兔是沙狐、赤狐、大鵟等动物的重要食物来源,但太多了会毁掉草场,形成“鼠害”。韩常鹏说,大家习惯叫“灭鼠”,他们把这项工作称为鼠兔防控,不是要灭绝,而是控制其种群数量,防止危害生态平衡。
“虽然现在生态好了不少,但要根本好转,恐怕还得好多年,这个任务我这辈子未必能完成。”韩常鹏语气里没有轻松,更多是“功成必定有我”的坚定。
【新闻纵横】
盛夏的三江源是一片绿蓝相间的海洋,而冬日的三江源则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凛冬已至,高山草场被积雪覆盖,野生动物迁徙至公路沿线觅食,草原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和谐画卷。
三江源“萌宠”藏原羚。
11月5日,记者来到玛多县扎陵湖乡采访。藏野驴成群结队,藏原羚悠然自得,斑头雁展翅翱翔……草原上随处可见野生动物的身影,更难得一见的是,以公路为界,一侧是牧民养殖的牦牛藏羊,另一侧是野生动物,它们之间好像存在某种默契,各自觅食,互不干扰。
这份和谐、浪漫,属于三江源,属于青海。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青海工作,心心念念青海生态环境,2016年、2021年两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生态文明高地的更高要求。
青海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一批战略性举措,推进一批关键性改革,实施一批支撑性工程,开展一批系统性治理,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国家公园建设走在前列。国家公园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制度创新。青海高质量完成三江源、祁连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效破解“九龙治水”难题,积累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今年8月,第二届国家公园论坛在西宁市举行,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发布《三江源国家公园总体规划(2023—2030年)》。
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稳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长江重点生态区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启动。
湿地面积稳居全国首位,每年地表水出境量超600亿立方米,三江源地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青海湖水体面积较10年前增加22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57.8%,青海湖裸鲤蕴藏量从保护初期的2600吨恢复到11.4万吨,藏羚羊由最少时的不足2万只恢复到7万多只。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6%以上,35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长江、黄河干流、澜沧江水质持续保持Ⅱ类及以上,湟水河出省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Ⅲ类。
进入新时代,青海独一无二的生态价值愈加凸显,“国之大者”的生态责任更加重大,青海坚决承担好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使命,坚决承担好推动青藏高原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坚决承担好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时代使命,呈现出一幅山清水秀、万物争荣的壮美画卷。
【记者观察】
去黄河源之前,就听闻那里养活一棵树要比养活一个人难。从海南州出发往黄河源方向走,一路上,记者没看到一棵树。不过,那里也并非只有高寒和荒芜,那里有一望无际的草场,草皮之下还蕴藏着金矿等珍贵资源。“手扶开上了,玛多的金场近了”,青海民歌《沙娃泪》唱的就是上世纪80年代人们在玛多开采金矿的事。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玛多县一度摘下全国牧业“首富县”桂冠,随后又从“首富县”跌落到“贫困县”,也让当地饱尝了过度开发的伤痛。痛定思痛,封“金山”、留“青山”,黄河源园区坚决压减载畜量,停办砂金开采、盐业生产、湟鱼捕捞等项目。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政策、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标准、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最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终于换来生态环境和民生幸福的显著改善。
数千里外的江苏,也演绎着类似故事。为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江苏“刮骨疗毒”关停数千家沿江化工企业,破解“重化围江”,严格实施“十年禁渔”,腾退生产岸线,以壮士断腕的决绝,换来长江江苏段生物物种资源密度显著回升,迎来长江下游两岸“沧桑巨变”。
青海、江苏两省资源禀赋不同、要解决的问题有差异,但都面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共同任务,都有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的使命担当。践行新发展理念,不做生态环境的破坏者、掠夺者,做生态环境的建设者、守护者,全面统筹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成为从“黄河源”到“江之尾”的共同信念和生动实践。
青海日报记者 张多钧 芈峤
新华日报记者 陈炳山 付奇
本版图片均由 张多钧 摄